
亦作“ 取効 ”。收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金石草木之药,亦皆比古力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神人方》:“天下治劳,直须累月或经岁,唯此方得於神授,随手取効。” 明 袁宏道 《赏心集引》:“病者听之,以为 卢 扁 復出,而及其取效,反不得与余村 鄢艸头 、 陈打卦 等。”
“取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收效”,即通过某种行为或方法获得预期效果。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由“取”(获得)与“效”(效果)组合而成,强调通过行动达成目标。其异体字为“取効”,两者意义相同。
历史用例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如学术讨论或文学创作中,指代通过实践或策略达到预期结果。例如:“新政策实施后,短期内难以取效,需长期观察。”
“取效”强调通过努力或方法获得成效,常见于历史文献与现代书面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应用场景。
取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获取到效果,取得成效。
取效的部首是取字边上的又字,总共包含了9个笔画。
取效这个词来源于《三国演义》,其中刘备的诸葛亮对他说:“明公取效,何必问我?”指的是希望刘备能够自己去获取到成效,而不需要过多依赖他。
在繁体字中,取效的写法为「取效」,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时候,取效的写法可能根据不同的朝代和书法家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态。
例句:
1. 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 取效需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放弃。
组词:取得、效果、效力、效益、效能。
近义词:获效、收效、见效。
反义词:失效、无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