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蓂的意思、秋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蓂的解释

秋日的蓂荚。蓂荚,古代传说中的瑞草。 唐 广宣 《早秋降诞日献寿》诗之一:“秋蓂开六叶,元圣诞千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秋蓂(qiū mì)是汉语中对古代传说中祥瑞植物“蓂荚”在秋季生长阶段的特定称谓,其文化内涵源于上古文献记载,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一、基本定义

指传说中象征历法祥瑞的蓂荚草于秋季所生的叶片。古人认为蓂荚每日生一叶,至十五日而满,秋分后则每日落一叶,故“秋蓂”特指其秋季的物候特征。《汉语大词典》释为“秋日的蓂荚”,强调其季节性存在特征。

二、典故溯源

典出《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名曰蓂荚。”此草被视为尧时历法参照物,秋蓂即其入秋后的形态。《宋书·符瑞志》亦载此说,奠定其祥瑞属性。

三、物候特征

汉代《白虎通·封禅》描述蓂荚“阳树也”,其秋日落叶行为被附会为“象阴气消”。故秋蓂常与月令关联,如唐代徐敞《赋得金茎露》诗“秋蓂落晓空”,即以秋蓂凋零暗喻秋季物候变迁。

四、文化象征

  1. 历法象征:因蓂荚叶片数与月相盈亏同步,秋蓂成为秋分节气的物候标志,《玉篇·艸部》称其“尧时瑞草,以记月”。
  2. 祥瑞隐喻:古代诗文中常以“秋蓂”代指时序有序,如宋代夏竦《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天书阁告成》中“灵辉觌日云披华”句,即以秋蓂喻盛世祥瑞。

五、文学应用

作为古典诗词意象,“秋蓂”承载时序感怀与政治隐喻。如明代唐顺之《寓城西寺中杂言》中“秋蓂一陨凉风急”,借秋蓂凋落抒发生命无常之思;清代《佩文韵府》更将其列为“秋日”主题经典意象。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典《汉语大词典》"秋蓂"词条(www.zdic.net/hans/秋蓂
  2. 《宋书·符瑞志》(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版 ctext.org
  3. 《全唐诗》《全宋诗》意象数据库(中华书局影印本)
  4. 《佩文韵府·庚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秋蓂”是一个由“秋”与“蓂”组合而成的古典词汇,多用于诗词或文献中,需拆解分析:

  1. “蓂”的含义
    “蓂”指传说中的瑞草“蓂荚”,又称历荚。据《帝王世纪》记载,蓂荚每月初一至十五日每日生一荚,十六日后每日落一荚,可据此计日,故被视为“日历草”。古诗词中常以“蓂”代指时间或月份,如“蓂落”(月末)、“蓂初”(月初)。

  2. “秋蓂”的意象
    结合“秋”的季节特征,“秋蓂”多指秋季的蓂荚,暗含时间流逝、节气更迭之意。例如唐代许敬宗《奉和秋日即目应制》中“曦华入绮蓂”,即以蓂荚的凋落映射秋日时光;元代《十月朝日》中“清商应候琯,蓂荚记流年”则通过秋蓂表达岁月轮转的意境。

  3. 文学中的引申
    因蓂荚与历法相关,“秋蓂”也可代指秋季的特定日期或节气。如《全唐诗》中“十月朝出蓂”指向十月初一(寒衣节前后),与秋末冬初的时令相呼应。

“秋蓂”是融合自然物候与时间概念的古典词汇,多用于描绘秋季时光流逝或特定节气,具有诗意与象征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千丈班镜报童被盖兵饥碧云騢猜枚行令层见错出厂珰赤虎单鲜盗卖雕薪丢撇堵当钝涩恭谢广乐含噬回辔剪影茭艹疾官畸恋肌髓眷顾句文锦恳恩泪脸连石列刹鹿中梅葛南阳子凝铸柈飧彭觥千伶百俐前站淇澳轻军扰驯散屦升水蛇瘴适当其冲十千纾缓水裔四失泰运讨海陶令株天厨调脣痛肠通准物变巷族县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