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恼杀的意思、恼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恼杀的解释

亦作“ 恼煞 ”。犹言恼甚。杀,语助词,表示程度深。 唐 李白 《赠段七娘》诗:“千杯緑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6*人。” 南唐 冯延巳 《金错刀》词:“春光堪赏还堪玩,恼煞东风误少年。” 宋 辛弃疾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恼杀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恼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见。其核心含义可解释为:

一、核心释义

指极度烦恼、懊恼至极的状态,强调情绪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杀"在此作程度副词,表示"极甚",类似"愁杀人""笑杀人"的用法。

二、词素解析

  1. 恼(nǎo):

    本义为发怒、怨恨,《说文解字》释为"有所恨痛也"。引申为烦闷、苦恼,如《陈书·姚察传》:"将终,曾无恼愠。"

  2. 杀(shā):

    此处非实义动词,而是表示程度极深的副词,常见于唐宋诗词。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指出,"杀"可表"甚辞",相当于"死""煞"。

三、语义特征

四、经典用例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

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辄入中堂?'

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

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飏下教人怎飏?

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若今生难得有情人,

是前世烧了断头香。我得时节手掌儿里奇擎,

心坎儿里温存,眼皮儿上供养。

"

五、现代转化

在方言(如吴语)中保留"恼煞"的用法,表"烦扰难耐",但书面语已基本被"烦死了""气极了"等替代。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恼杀"词条
  2. 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中华书局)
  3. 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
  4.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杀"字条

网络扩展解释

“恼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学表达,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极其烦恼”或“非常恼怒”,其中“杀”为语助词,无实义,仅用于加强语气,类似“极”“甚”。例如:

    • 李白《赠段七娘》中“一面红妆恼杀人”,形容女子的美貌让人心绪纷乱至极。
    • 辛弃疾词中“勾引诗来恼杀翁”,表达被春风撩拨诗兴的无奈。
  2. 变体与用法

    • 亦写作“恼煞”,如冯延巳《金错刀》“恼煞东风误少年”,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懊恼。
    • 多用于诗词中,体现夸张或感慨的语气。

语法结构

文学例证

出处 例句 情感指向
李白《赠段七娘》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女子美貌引起的烦恼
冯延巳《金错刀》 “春光堪赏还堪玩,恼煞东风误少年” 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 “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诗兴被扰的无奈

近义词

使用场景

现代多见于古典文学赏析或仿古创作,日常口语中已不常用。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诗词背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典文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拨发不进则退不痛不痒残心崇用挡调刀门颠唇簸嘴东荡西驰都缦藩落废员抚景俯育刚卤干食怪恨关拢劀杀汉燕黄门省黄矢换言之鹄恭火积江濆肩下架桥静好静摄计穷势蹙酒市矍然瞒昧庙祝篾箩木下三郎南监本农业生产千指钦玩秋飈羣言堂人神同嫉设服适音手勅蜀阁疏凉松江鲈挺确潼激透汗推慕晚夏无验诬栽象形闲泰遐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