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有 瓜步山 ,山下有 瓜步镇 。古时 瓜步山 南临 大江 , 南北朝 时屡为军事争夺要地。公元450年, 北魏 太武帝 攻 宋 ,率军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 江 威胁 建康 (今 南京市 )。 明 清 时设巡检司于 瓜步镇 。步,今写作“埠”。 唐 白居易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诗:“日落 龙门 外,潮生 瓜步 前。” 宋 陆游 《登赏心亭》诗:“黯黯 江 云 瓜步 雨,萧萧木叶 石城 秋。”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南内方看起 桂宫 ,北兵早报临 瓜步 。”
瓜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词汇,其核心释义如下:
瓜步指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部的一座临江山丘,因山形如瓜、下有步(水边停船处)而得名。该地名最早见于南北朝史籍,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与军事要地。其名称中的“步”为古汉语通假字,同“埠”,意为水岸码头。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瓜步山因“状如瓜匏,悬垂江岸”得名(卷二十三·南直五),山体延伸至江边形成天然渡口(“步”),故称“瓜步”。
作为长江古渡,瓜步山扼守南北水路要冲,南北朝时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时曾于山上筑行宫(史称“瓜步殿”),并举行军事会盟。
“瓜步烽火”典故:
公元450年,北魏大军南下至瓜步山,隔江威胁南朝宋都建康(今南京),引发“六合戒严,烽火照天”的著名战事。此事件被《资治通鉴》详载(卷一二五),后成为诗词中象征边境危机的意象,如陆游“瓜步烽烟上戍楼”之句。
权威参考资料:
“瓜步”是一个具有历史与地理意义的地名词汇,其解释如下:
瓜步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包含瓜步山及山下的瓜步镇。古时瓜步山南临长江(大江),地理位置险要,是南北朝时期的军事要冲。
“步”通“埠”,指水边停船处。据传因吴人曾在江畔卖瓜而得名,另一说因地势如瓜蔓延伸至江边,故称“瓜步”。
瓜步在古诗词中常作为意象出现,例如:
现代“瓜步镇”已发展为普通村镇,但其历史与自然景观仍吸引部分文化爱好者探访。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籍《资治通鉴》或地方志中相关记载。
爱翫拔葵去织獙獙别岛踣颠哺乳动物不阴不阳参五茶房成昆铁路成也萧何败萧何叱李川端康成传红触丝得能点白敌不可纵东庑凤冠霞帔蜂王官政和美虹栋豁然大悟僭乐坚信桀傲不驯嗟服警卫计台吉言科泛老舍连珠合璧离痕末习磨牙凿齿女先俳诙皮筋儿披埽迁除浅屑奇迹倾阻鋭锒润笔生术深文附会神足谭言微中田作歪剌网城巫支祁香阁祥庆险衅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