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婪狠毒。《明史·夏言傳》:“海内士大夫方怨 嵩 貪忮,謂 言 能壓 嵩 制其命,深以為快。” 清 趙翼 《偶書所見》詩之三:“人則等級殊,榮利百般誘,遂起貪忮心,智力角勝負。”
“貪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貪”和“忮”二字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tān zhì,意為貪婪狠毒。其中,“貪”指對財物或欲望過度追求,“忮”則含嫉妒、狠毒之意,組合後形容人既貪得無厭又心性狠辣()。
單字拆解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性中的惡劣品質,常見于書面或古典文獻。例如:“其性貪忮,不可委以重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替代為“貪婪狠毒”“貪狠”等表達。
提示:若需更權威的古典用例,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工具書。
貪忮是一個有貶義的詞彙,表示人貪婪、貪圖不義之事。貪指過分渴望、追求不合理的利益,忮指内心的狠毒、險惡。因此,貪忮形容一個人無節制地追求自己的私利,并不擇手段,甚至可能傷害他人利益的行為。
貪忮的拆分部首為貝(bèi)和心(xīn),貪的筆畫數為6畫,忮的筆畫數為8畫。
貪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一部古代文字學著作,書中記載了大量古代漢字的釋義和用法。
貪忮的繁體字為「貪忍」。
在古代,貪忮的寫法有所不同。貪的古代寫法為「貪」,上方為貝字旁,下方為中間舌狀部分,形似一個人張口欲吃的樣子。忮的古代寫法為「鎮」,由于字形變遷,不再有舌狀部分,而是隻保留右側的短橫和下方的豎勾。
他因為貪忮的本性,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來獲取更多的財富。
組詞:貪婪、貪心、貪戀
近義詞:貪欲、貪求、貪圖
反義詞:克制、節制、無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