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墼的意思、土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墼的解释

(1).砖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吉木萨 有 唐 北庭都护故城,则 李卫公 所筑也。週四十里,皆以土墼垒成;每墼厚一尺,阔一尺五六寸,长二尺七八寸。”

(2).石灰窑中烧结的土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一·土墼》:“此是烧石灰窰中流结土渣也,轻虚而色赭。”又名煤赭。

(3).方言。土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墼(tǔ j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专业指向的古代建筑术语,其释义可从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土墼指用黏土压制或模制成型的方形土坯,属中国传统夯土建筑的核心材料。《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未经烧制的土砖"(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该材料通过将黏土、稻草等混合物填入木制模具,经曝晒脱水后形成规格统一的建筑砌块。

二、构造工艺 据《中国建筑技术史》记载,土墼制作需经过"三熟"工序:选土过筛(一熟)、掺入20%稻草段并加水揉制(二熟)、入模夯筑后阴干(三熟)(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史》,1985)。标准尺寸在《营造法式》中有载,宋代规格为$长1.2尺×宽0.6尺×厚0.3尺$(约合现代36×18×9厘米)。

三、应用场景 该材料主要应用于三类建筑:

  1. 民居墙体:华北地区至今留存明代土墼民宅
  2. 军事设施:敦煌汉长城遗址可见分层夯筑的土墼结构
  3. 宗教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唐代经幢基座采用石灰加固土墼

四、历史演变 《考工记》记载西周时期已出现模制土墼技术,至东汉发展为成熟的"板筑法"。唐代《大唐六典》明确将土墼列为官式建筑材料,规定官仓建筑"墙用土墼,外施砖甃"的双层构造工艺(来源:国家图书馆藏《大唐六典》明嘉靖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土墼"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未经烧制的建筑原材料,主要有两种形态:

  1. 砖坯:用黏土塑形后尚未入窑烧制的砖块雏形
  2. 煤饼:煤粉加水制成的块状燃料

二、古籍例证

三、药用价值 明代医学典籍记载其可治疗:

  1. 妇女腹部肿块(鳖瘕)
  2. 头部疮疾及秃发症状 用法为研末调油外敷

四、方言用法 部分地区方言中代指土坯,即晒干未烧的黏土砖

字形解析:

该词现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文献或方言中。如需深入了解药用细节,可查阅《本草纲目》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暗哨敖粟阿雅伟变昼草标指不毈柴米油盐酱醋茶城堑储柜答剌棱登大难不死倒字登锋陷阵登基芳尊繁息风咳封豨脩蛇凫雁憨傻横眉立眼恨咤鸿宾火光绛帕磵壑夹纻进德冠季世久策厥冷绝缘军刑课读柳绒礼遇漏火漠然不动撚子飘殚陗核綦弁旗幡箐谷羣衆路綫禳灾撒尼族山县单姓儵忽税名书匮铜沟偷惰屯聚托便纬説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笑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