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手待死的意思、束手待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手待死的解释

同“ 束手待毙 ”。《三国演义》第十回:“ 曹 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隋唐演义》第九四回:“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手待死”并非标准汉语成语,根据语义和常见用法分析,其含义与正确成语“束手待毙”高度相似,可理解为:

词义解释: 束手:捆住双手,喻指不采取行动; 待死:消极等待死亡。 组合后指遇到危难时毫无作为,坐等灾祸降临,强调消极放弃的极端状态。

正确成语对比: “束手待毙”(毙:倒下/灭亡)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成语,意为危难中不设法自救而等待失败。二者核心区别在于“待死”比“待毙”更直白强调死亡结局。

使用建议:

  1. 文学创作中若需强化绝望感,可酌情使用“待死”变体;
  2. 正式语境建议使用“束手待毙”或“坐以待毙”;
  3. 近义词:引颈受戮、坐以待毙;
  4. 反义词:垂死挣扎、困兽犹斗。

例句: “洪灾当前,我们绝不能束手待死,要全力组织救援!”(此处用“待毙”更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手待死

《束手待死》是一个成语,意为被迫无助地等待死亡。它的拆分部首是“束”、“手”、“冖”和“歹”,其中“束”表示捆绑,引申为束缚;“手”表示手部,引申为行动;“冖”表示罩盖,引申为待;“歹”表示死亡。这个成语一共有12个笔画。

《束手待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记》中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名将,因为受到敌人的围攻,最后只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形容为无法摆脱困境、无力自救的绝望处境。

在繁体字中,《束手待死》的写法是「束手待死」。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束手待死》可以写成「束手待死」。

例句:

1. 他被困在一个突如其来的火灾中,感到束手待死。

2.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她只能束手待死。

组词:束手无策、束手无措、束手旁观。

近义词:束手无策、束手无措。

反义词:奋起抗争、积极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