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三从的意思、四德三从的详细解释
四德三从的解释
即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词语分解
- 四德的解释 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详细解释.指《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 三从的解释 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汉 班固 《 * 通·爵》:“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
网络扩展解释
“四德三从”是“三从四德”的另一种表述形式,指中国古代对妇女行为规范的礼教标准,由“三从”和“四德”两部分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三从:妇女在不同人生阶段需服从的男性亲属,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四德:妇女需具备的四种品德与能力,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二、具体内涵
-
三从(辅佐性义务):
- 未嫁从父:未婚时接受父亲教导,辅助家庭事务。
- 既嫁从夫:婚后协助丈夫持家,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 夫死从子:丈夫去世后,辅助儿子成长并尊重其成年后的决策。
-
四德(品德与能力要求):
- 妇德:品德端正,恪守伦理。
- 妇言:言辞得体,不搬弄是非。
- 妇容:仪态端庄,衣着整洁。
- 妇功:擅长家务与女红,勤俭持家。
三、历史背景
- 起源:最早见于周代《仪礼·丧服》与《周礼·天官》,原为贵族妇女教育内容。
- 演变:汉代后逐渐成为全社会妇女的行为规范,强化男权社会结构。
四、现代视角
- 批判性认知:近代以来被视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工具。
- 语义辨析:部分学者指出“从”字本义更接近“辅助”而非绝对服从,但实践中常被曲解为无条件顺从。
提示: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批判性讨论,当代社会已形成新的性别平等观念。如需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演变,可查阅《仪礼》《周礼》或相关社会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四德三从
四德三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观念,用来形容女性在家庭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这个词指的是妇女要具备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同时也要遵从三从,即「丈夫从父」、「妇人从夫」和「妾从主」。
拆分部首和笔画:四(水部,4画),德(彳部,9画),三(一部,3画),从(人部,4画)。
来源:四德三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经典之一《论语》。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这个观念被广泛传播和普及,成为妇女行为规范的指导准则。
繁体:四德三從
古时候汉字写法:四德三從
例句:中国古代的女性在婚姻中应该遵守四德三从的原则。
组词: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丈夫从父、妇人从夫、妾从主。
近义词:妇道、妇科、女德。
反义词:男权、平等、独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