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时选拔和考核官吏的标准。《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择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实。”原注:“四才,谓身、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三实,谓德行、才用、劳効,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
“四才三实”是唐代选拔和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其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四才
三实
注意: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四才”解释为文才、武才等,与古籍记载不符,建议以《旧唐书》及权威词典释义为准。
《四才三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要具备四个才能和三个实际的品质。
成语《四才三实》的部首是“人”,笔画数为7。
《四才三实》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一文,后来被认为是孔子的言论引用,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教育理念。
《四才三实》的繁体字为「四才三實」。
在古代,成语《四才三实》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变化。
他融会贯通,才智过人,是一个具备《四才三实》的典范。
组词有:四方八面、三百六十行。
近义词有:四技三胆、四能三实。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可以用“非四才三实”来表示相反的意思。
案户比民罢了不煞差驰长篇累牍长生久视打秋风滴点公卿钩绾蓇朵儿还农函脚涸竭黄楼画外沪渎会车糊名硷盐家竖近祖积湿系腰剧曲看着考室牢辞流官龙雀砻斲緑文赤字哤杂密量明诫末学排雷飘速辟荡切字躯身如醉如梦少东家烧头时交守服霜醉四畿嵩岱松形鹤骨睢盱唢呐天钺玩笑五零四散乌乌相交有年相窥相昵歙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