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置的意思、束置的详细解释
束置的解释
缠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青桐》:“﹝青桐﹞当岁即高一丈,至冬,竖草於树间,令满;外復以草围之,以葛十道束置。”
词语分解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 置的解释 置 ì 放,摆,搁: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设立,设备:装置。设置。 购买:添置。置办。置备。置买。 放搁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
专业解析
"束置"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独立且常用的词汇,它是由动词“束”和“置”组合而成的短语,其含义需要结合两个单字的本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解释:
-
“束”的含义:
- 本义指捆扎、系缚。《说文解字》:“束,缚也。从囗、木。” 意指用绳子等将东西捆起来。
- 引申义有约束、限制、收拾、整理等。例如“束手”、“束装”、“约束”。
- 来源参考: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置”的含义:
- 本义指安放、搁、摆。《说文解字》:“置,赦也。”段玉裁注:“置之本义为贳遣,转之为建立…安置之称。” 后主要用其“安放”义。
- 引申义有设立、布置、购置、搁置等。例如“安置”、“设置”、“置之不理”。
- 来源参考: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束置”的合成含义:
- 将“束”和“置”的含义结合起来,“束置”可以理解为:
- 捆扎好然后放置:指将物品整理捆扎妥当后,再安放或搁置到某个地方。强调一个先整理约束、后安放的动作过程。
- 约束并安置:在更抽象的层面,可以理解为对人或事物进行约束、管理,并将其安置在适当的位置或状态。
- 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更多出现在一些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描述整理物品、古籍用语等)中。它不是一个具有固定、独立词义的合成词,其确切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来源参考:该释义基于对“束”与“置”单字权威解释的组合推导,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类似结构词条的处理方式。
“束置”意指将物品捆扎整理后安放起来,或引申为约束并加以安置。其核心在于表达一个包含“整理约束”和“安放搁置”两个步骤的动作或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束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ù zhì,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本义为“缠缚”
指用绳索等物捆绑固定,常见于古代农书或技术类文献。例如《齐民要术·青桐》记载用草和葛条对树木进行捆扎保护。
-
引申为“限制、搁置”
现代语境中可比喻事物被约束或搁置不用。例如“法案被束置高阁”“技术成果因不实用而束置”等。
二、使用场景
- 具体动作:描述物理上的捆绑行为(如农事操作)。
- 抽象比喻:强调事物受限于环境或人为因素无法发挥作用,多含贬义。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成语“束之高阁”的区别:后者更强调“弃置不用”,而“束置”的引申义侧重“受约束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齐民要术》及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鳝八所港镳旗嗔面戏春卿村筋电子学讹紊愤王感触高径皋陶钩拿冠族汉语大词典鹤上人和治花头勇灰气降顺江汰奸相建置警俊诳丐苦操来婆老实巴焦流官流量立主哢吭马牦莽莽鸟策抛离前车之鉴清剔勤匮琼莹遒放软驱稍人沙人胜日声嗓折狱事宦石烂海枯鼠蹊填笮吞并驼峰兔月丸丹玮异文瑞向晨骁猾笑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