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衙的大堂。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空立着判黎庶受官厅,理军情元帅府。”
“受官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来源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受官厅”主要指古代官衙的大堂,即官府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性较高的网页中被提及,例如《鲁斋郎》中的例句“空立着判黎庶受官厅”即体现了这一用法。
词源与背景
该词源自古代官场制度,指官员审理案件、处理政务的正式场所。例如元代关汉卿的戏剧中曾用此词描述官府场景。
可能的混淆点
有少数来源(如)将其解释为“被官方接纳和重用”,但这一说法缺乏广泛支持,可能是对“受官”与“官厅”的拆分误解。权威性更高的网页均未采用此释义。
建议在理解时以“官衙大堂”为核心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元曲相关文献。
《受官厅》是一个成语,意指受到官员或上级的训诫或批评,形容受到责备或斥责。
《受官厅》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受(又首部)、官(宀首部)和厅(厂首部)。
它的总笔画数为17画。
《受官厅》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于是季子曰:‘臣虽不肖,然受其厉而适官厅。’”意思是说季文子虽然不称职,但他能承受责难,前往官厅受教训。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受到责备或训诫的情况。
《受官厅》的繁体字为《受官廳》。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可以将《受官厅》的古文写法进行转写,如下:
受:扌可 官:宀㕣 厅:厂㕒
他因为犯了错,被上级召到办公室受官厅。
补受官厅、免受官厅、受官厅之训
受责、承责、受斥责
表扬、褒奖、表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