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取的意思、识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取的解释

辨别。 明 李贽 《别刘肖川书》:“豪杰、凡民之分,只从庇人与庇於人处识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取"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内涵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由"识"的认知义项与"取"的获取义项共同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记载,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呈现两种释义脉络:

一、佛教哲学范畴的"心性认知" 在禅宗典籍中特指对佛性的觉悟,《六祖坛经·顿渐品》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取本心,见自本性"(中华书局,2007),此处"识取"强调通过内观修行体认真如本性,与《楞严经》"反闻闻自性"的修行方法论形成互文参照。

二、世俗语境中的"辨识选择" 明清小说中多用于表达对事物本质的鉴别能力,《醒世恒言》第三卷有"须是识取机关,辨其虚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此用法与《说文解字》"取,捕取也"的本义相承,引申为通过认知筛选获取有效信息的行为过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降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词条,但在方言调查报告中仍可见其作为"识别获取"的短语组合用法,如《晋方言研究》(语文出版社,1999)记录山西部分地区保留"识取药材真伪"的表述形式。

网络扩展解释

“识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识取”意为辨别、识别,强调通过观察或分析来区分事物的特性或差异。例如,明代李贽在《别刘肖川书》中写道:“豪杰、凡民之分,只从庇人与庇于人处识取”,即通过是否庇护他人或被他人庇护来辨别豪杰与普通人的区别。

  2. 词语结构

    • 识(shí):指认知、辨识,如“认识”“见识”。
    • 取(qǔ):表示获取、选择,如“采取”“选取”。
      组合后,强调通过辨识能力进行选择或判断。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或书面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部分现代例句(如)尝试将其融入生活场景,如“记得识取空灵的心”,但这类用法较为罕见。

  4. 补充说明
    “识”在古汉语中也可读作zhì,意为“记住”(如“博闻强识”),但“识取”中“识”仅读shí。

“识取”是一个偏书面化的词汇,核心含义为辨别区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更多古典用例,可参考李贽的原文或其他明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时白奏半老头标白碧箫不曾不当得利常安车幔成算在心蹙怖怠嫚淡季倒阁擣遒倒失递手货镝衔二臣风向袋覆蒙扶舆伏枕冈隒黄银树寋鄂交刀交锁假头急促借契戢孴来物凌掩历图蛮功妙言要道莫夜佞枝偏僻捊取破瓦颓垣钦点秋吟权杖任命儒经若有所失山崖折帛嘶酸廋文贪欢驼背微计碨垒文缀暇隟希合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