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量的意思、識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量的解釋

[narrow-minded] 識度

識量狹小

詳細解釋

識見與度量。《晉書·阮鹹傳》:“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識量,知名於時。”《新唐書·河間王孝恭傳》:“ 河間元王 孝恭 ,少沉敏,有識量。” 黃裳 《雙行精舍書跋》:“當時 山東省 的‘當軸’是 韓複榘 ,哪裡能要求他有懂得 宋 版書價值的‘識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識”與“量”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人的見識與度量,即對事物的認知深度與包容胸懷的綜合體現。以下是權威詞典及文獻中的具體解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将“識量”定義為:“見識和度量。”強調其包含對事物的判斷力(識)與容人的氣度(量)。例如:“其人識量弘遠,能斷大事。”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見識和肚量。”突出在人際交往中展現的格局與包容性,如“識量過人者,不拘小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辭源》(第三版)

    釋為:“才識與度量。”并舉《晉書·周顗傳》例:“雅有識量。”指兼具才學眼光與容人之德。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二、構詞與語義分析

三、經典用例佐證

《晉書·王羲之傳》載:“及長,辯贍,以骨鲠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時人稱其有識量。”此處以“識量”評價王羲之的才識格局與處世風範。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1974年。

(參考鍊接:中華書局《晉書》電子版

四、現代語境應用

當代使用中,“識量”多用于形容人的綜合素質,如:

“作為領導者,既需戰略識量以洞察趨勢,亦需容人識量以凝聚團隊。”

“識量”是融合認知能力與道德修養的複合概念,其權威釋義及曆史用例均印證該詞在評價人物素養時的核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識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識量”由“識”(認識、見解)和“量”(度量、胸懷)組成,指人的識見與度量,即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與包容胸懷的結合。例如《晉書》中形容人物“高爽有識量”,即強調其見識廣博且氣度寬宏。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側重

    • 識見:指對事物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如分析問題的深度和準确性。
    • 度量:指心胸的寬廣程度,體現為待人處事的包容性。
      二者結合,常用于形容兼具智慧與格局的人。
  2. 用法與示例

    • 正面描述:如“識量宏遠”“識量過人”,多用于曆史人物評價(如《新唐書》對河間王孝恭的記載)。
    • 反義表達:如“識量狹小”,指見識短淺且心胸狹窄。

三、相關擴展

四、總結

“識量”強調認知能力與胸懷的并重,既可用于日常評價,也見于曆史文獻。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與佛教術語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晉書》《新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裡才白蛇傳闆上釘釘邊卒朝飨徹侯出岔撺調粹學打幹貸全代用玷污斷屠頓引杜司勳分腥腐蠹弓壺宮羅讙嘩奸軌挢首教約解止金函扃塗屦縷慨怅開甲開闊理智萌芽墓穴黏米辟儒潑兇兇千裡移檄秋吹攘敚喪陷上菓生隙釋警水功束脩羊韬潛騰步特勝畏栗烏疊泥無所可否相得甚歡香筒線團仙羽歇乏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