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石流黄”。亦作“石留黄”。即硫黄。《初学记》卷七引 晋 张华 《博物志》:“凡水源有石硫黄,其泉则温。或云神人所暖,主疗人疾。”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韦山甫 以石流黄济人嗜欲,故其术大行,多有暴风死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山甫 以石留黄济人嗜欲,多暴死者。”
“石硫黄”是硫磺的别称,具体解释如下:
“石硫黄”是硫磺的古称,由“石”“硫”“黄”三字组合而成,指天然矿物硫磺,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质地坚硬如石。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石流黄”或“石留黄”,如《博物志》记载温泉中含石硫黄。
部分网页(如)提到该词被引申为“固执”的比喻义,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矿物学定义为主。
提示:若需了解硫磺的现代工业应用细节,建议通过地质学或化学专业资料进一步查证。
《石硫黄》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在地壳中存在的一种硫元素的矿物质,也称为岩硫。
《石硫黄》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石(shi2),硫(liu2),黄(huang2)。
它的拆分笔画分别是石(5画),硫(10画),黄(11画)。
石硫黄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时,人们通过煅烧黄铁矿(黄铁矾)来提取硫磺,这也就是石硫黄的起源。
繁体中,石硫黄的写法为「石硫黃」。
在古代汉字中,石(shi2)的写法为「石」,硫(liu2)的写法为「硫」,黄(huang2)的写法为「黄」。
1. 这座山里有丰富的石硫黄资源。
2. 石硫黄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石灰石(shi2 hui1 shi2):指一种主要成分是钙碳酸盐的岩石。
2. 硫磺(liu2 huang2):指一种黄色的化合物,是硫磺元素的晶体形式。
硫黄、黄硫矿
无。
白阁半殖民地辩尝变贯愎过傧笑不济事不露锋铓蚕麦策功插田丑行除草鹑纬辍职娣妇砥平躲猾儿法官泛祭風幌風向標风晕奉箒耿怆寡合挂相归美衡馆讙骇环激角进极端诘呵钧敌居心莫测壳囊窟宅立案连榱领首吏议乱嗣啰哩买山居名词墨水笔破气轻津轻悄悄齐唰唰软囊囊瑞签三四五圣勋事款头忽团部吴封五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