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同心共济 ”。
“同心协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及解析如下:
出自清代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此句以北宋名臣韩琦、范仲淹合力抵御西夏叛乱为例,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多用于描述团队、组织或国家在困境中通力合作,如:“面对疫情,各国需同心协济,共克时艰。”
可通过来源进一步查阅详细典籍用例。
同心协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众志成城,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它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共同合作的精神。
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同心”和“协济”两个部分。其中,“同心”由“口”和“心”两个部首组成,表示人心一致,志同道合。“协济”由“十”和“走”两个部首组成,表示共同行动,相互亲助。
《同心协济》这个成语来源于《吴越春秋·吴尊卒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吴尊的将军,他在带领士兵作战时因为病重无法持枪,但他用手指示士兵方向,士兵们立即跟随他的指示行动,最终获得了胜利。吴尊臨終时教诲士兵们,要同心协济,才能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任何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在古代,这个成语的写法是“同薪協救”。虽然字形不同,但意思和现代相同,都在强调众人的团结与互助。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同心协济,共度难关。
2. 在团队合作中,大家要互相信任,同心协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 这个社区的居民通常能够同心协济,共同解决发生的问题。
同心协济的近义词有合力同心、众志成城,表示人们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意思。反义词则是铁杵成针,表示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无法独自解决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