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席的意思、同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席的解释

(1).同一席子,或同坐一席。古人席地而坐,故云。后泛指同坐一处。《庄子·德充符》:“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礼记·曲礼上》:“父子不同席。”《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旧制,给事中迴避六卿……今南六科六部,同席公会,儼如寮友。”

(2).谓共席而眠。指过夫妻生活。《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薛万彻 尚 丹阳公主 , 太宗 尝谓人曰:‘ 薛駙马 村气。’主羞之,不与同席数月。”

(3).同一宴席。亦指参加同一宴席者。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时诸妓互相行酒, 绣琴 遍酌同席,不酌 叔 。”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吴世昌 备酒食款宴,余与同席。” 钱锺书 《围城》三:“ 斜川 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

(4).指同学。 宋 叶适 《厉君墓志铭》:“ 东阳 厉详 ,自余居 永嘉 及 吴 也,东西数百里来学,岁时不归,同席畏其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席”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字面本义与古代礼仪

    指“同坐一席”,即两人或多人共处一席。《礼记·曲礼上》记载:“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体现古代席地而坐时,同席者的空间关系需遵循礼制规范。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史记》中“同席而坐”描述人物交往状态。

  2. 引申的社交含义

    现代汉语中多指“共同参与宴席或活动”,例如“婚宴上与长辈同席”。此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明确标注为“一起参加宴席”,强调共同参与的社交场景。

  3. 特殊语境下的关联关系

    在特定文本中可表示“共享同一职位或身份”,如《后汉书》注疏“同席而食,同器而饮”暗含地位平等之意。此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现代语境较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同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同坐一处
    指古人席地而坐时共用一席,后泛指共同坐在一处。例如:

    • 《礼记·曲礼上》提到“父子不同席”,强调古代礼仪中尊卑有别。
    • 《史记·滑稽列传》描述宴饮场景“男女同席,履舄交错”,体现社交场合的亲近。
  2. 共席而眠(夫妻关系)
    指夫妻共同生活或同床共枕。例如:

    •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三月不同席”,暗示夫妻感情疏离。
    • 唐代《隋唐嘉话》中薛万彻因被嘲“村气”,妻子数月不与其同席。
  3. 同一宴席
    表示参与同一场宴会或聚餐。例如:

    • 清代《珠江奇遇记》提到“遍酌同席”,即向宴席上所有人敬酒。
    • 古典小说中常见“同席饮酒”场景,如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互动。
  4. 同学关系
    古代偶尔指同窗或同学,但此用法较少见。


二、文化背景

古人因“席地而坐”的习俗,对“同席”赋予礼仪意义。例如《庄子·德充符》中“合堂同席而坐”反映社交规范。此外,不同身份、性别的人“同席”需遵守严格等级制度,如父子、男女之防。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礼记》《史记》等古籍,或查看搜索来源获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阿修罗八落编录边需避就坼副承佃骋効愁红怨緑初晰大良造打下手杜公祠惰倪高榜公子王孙关弓鼓腹含哺规重矩叠鸿瑞话信火笔画活身见覩简厚竞劝净心鬏髻集资居圉帘庑龙窟旅枕慢泄棉花胎明准民众祢生谟明没世不忘颇牧潜名汧渭七观帖衢罇胜任愉快蜀鸡松茂竹苞台估条文头头脑脑囤积居奇外办威燀掀播闲愁万种显验咸英孝幕霞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