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陵的意思、長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陵的解釋

(1).高大的土山。《楚辭·九歎》:“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王逸 注:“言己登高大之陵,周而四望。” 宋 晁補之 《滿江紅》詞:“隱隱長陵高阜,卧紅堆碧。”

(2). 漢高祖 、 北魏 孝文帝 、 明成祖 陵墓名。 漢高祖 墓在 陝西省 鹹陽市 東, 北魏 孝文帝 墓在 河南省 洛陽市 附近, 明成祖 墓在 北京市 昌平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陵"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帝王陵墓專稱 作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寝的正式名稱,"長陵"一詞始見于漢代。該名稱源自《周易·系辭》"長陵之陽"的記載,取"長久昌盛"之意,成為後世皇家陵墓命名的典範。現存最著名的兩處長陵分别位于陝西鹹陽和北京昌平,前者為西漢開國君主劉邦的陵寝,後者為明成祖朱棣的皇家陵園。

二、漢代帝陵代表 漢長陵是西漢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的首座帝王陵墓,位于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三輔黃圖》記載其"周回二十裡,高十三丈",陵園采用"亞"字形地宮結構,開創了漢代帝王"依山為陵"的建制先河。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發掘報告顯示,陵區現存封土殘高32米,陪葬墓群達63座,構成完整的西漢早期喪葬文化标本。

三、明代皇家陵園 明長陵作為十三陵的首陵,建于永樂七年(1409年),是明成祖朱棣與徐皇後合葬墓。北京昌平區政府官網的文物檔案記載,該陵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祾恩殿采用60根金絲楠木柱,其建制規格為明清兩代帝陵之最,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長陵”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長陵”原指高大的土山,源自《楚辭·九歎》中“登長陵而四望兮”的描述,象征崇高或永恒的存在()。


二、作為帝王陵墓的專稱

曆史上至少有三個朝代以“長陵”命名帝王陵墓:

  1. 漢高祖長陵(陝西鹹陽)

    •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與皇後呂雉的合葬墓,位于鹹陽原上,是漢代第一座帝陵。其營建具有重要政治意義:通過遷徙豪強、鞏固中央集權,并作為長安城的軍事屏障()。
    • 獨特之處:劉邦與呂後陵墓規模相近,為西漢帝陵中唯一“同茔不同陵”的實例()。
  2. 明成祖長陵(北京昌平)

    • 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寝,葬有永樂帝朱棣及徐皇後。始建于1409年,占地12萬平方米,祾恩殿為現存最大的明代楠木建築()。
  3. 北魏孝文帝長陵(河南洛陽)

    • 史料記載孝文帝葬于長陵,但具體遺址信息較少()。

三、文化與文學中的引用

  1. 曆史地位象征

    • 漢代長陵被列入“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成為唐代詩詞中“五陵少年”的典故來源,代指貴族子弟()。
  2. 文學意象

    • 如宋代晁補之《滿江紅》以“隱隱長陵高阜”描繪滄桑感,體現陵墓作為時空載體的意象()。

四、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座長陵的細節,可參考故宮博物院、鹹陽文物局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搬楦頭半陰陽包覆不移時崇緬地俗反敗為勝阜財謠複印機觀稼行市诃讓咶咶喇喇黃面老子嘩衆取寵火樹茄克監典建鼓儉幙交白鏡見金柅金融機構帣鞴空僞擴清濫伐連着獠奴鸾笙盧姬毛蟲毛毼明殛殁命拈輕怕重盤程缥書遷寂清列清濁同流七屬人聲鼎沸容賢三何栅孔施予絲缰邃匿湯禹桃心統論妄言無眼人俠毂香匙相捽仙人箓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