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匪的意思、通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匪的解释

[collude with bandits] 与土匪相勾结

详细解释

勾结盗匪。 巴金 《雨》四:“青年学生只要看了两三本社会科学的书,或者说几句对时局不满的愤激话,就会被校长检举,有时候甚至于拉出去杀头,罪名是通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匪”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法律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与土匪或敌对武装势力勾结、联系的行为。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定义:

通匪(tōng fěi):动词,指暗中与土匪勾结,为其提供情报、物资或其他支持的行为。

《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进一步补充:

通匪在历史语境中特指与政府认定的非法武装集团(如土匪、叛乱武装)保持联络或合作,属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二、历史与法律背景

该词常见于中国近现代史文献,尤其在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时期:

  1. 民国时期:政府常用“通匪”指控与地方土匪或共产党武装有联系者,如《惩治盗匪条例》将“通匪”列为重罪。
  2. 港台地区沿用:1949年后,台湾地区法律曾沿用“通匪罪”,禁止与大陆“共匪”接触,直至1990年代废除相关条款。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当代汉语中,“通匪”一词已极少用于正式法律文书,但仍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保留,并衍生出比喻义: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 《辞海》(第7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3. 徐友春. 《民国法律词语研究》. 中华书局, 2015. (注:历史语境分析)

(注:因词典释义无公开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通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行为性质
    通常用于指控个人或群体暗中支持、联系土匪,为其提供物资、情报或其他帮助。例如:

    巴金《雨》中提到,青年学生因阅读进步书籍或批评时局,可能被诬陷为“通匪”并遭迫害。

  2. 历史语境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通匪”一词常被用作政治标签。例如:

    • 1951年泰顺县委曾通过集训班教育涉嫌“通匪”“窝匪”的人员。
    • 部分案例中,该罪名可能被滥用为打压异己的手段。

用法示例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文学作品(如巴金《雨》)或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摆驾班妾辞辇鬓组避俗波文仓促长阔弛落大梦方醒饤鬭滴羞蹀躞东奔西撞恶慝访议反左书福威干产隔壁诡滥规望诡文海鷰盍彻鸿廓候簿潢潢黄稼夹脑风鉴明脚杆解语杯款纳烂污货连轧机领答流行炉熏门胄磨道逆芽平盘裒裒切骨之仇秋光蕤宾嗓嗑商奄之变赡赈身尤石科私蓄窣堵孙思邈头套网城惟恐无酒物力维艰小家子霄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