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抄袭的意思、抄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抄袭的解释

(1) [plagiarize;copy; borrow]∶照抄别人的,当做自己的

抄袭别人的文章

(2) [launch a surprise attack on the enemy by ****** a detour]∶包抄奔袭

抄袭顽匪

详细解释

(1).绕道袭击敌人。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只消遣 彭越 抄袭 楚 军粮道, 项王 必亲击之。”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每逢抄袭埋伏,要约期会,虽一走卒,能按图心领其意,不致歧误。”

(2).窃取别人所作文字以为己作。《西湖佳话·白堤政迹》:“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

(3).谓不顾客观情况,照搬或沿用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陶行知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建筑最忌抄袭;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断难满意。”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甚至于有人竟想抄袭*********的制度来光复 孔 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抄袭”是现代汉语中具有法律与道德双重属性的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定义,其核心含义指“未经授权,擅自复制他人作品或成果当作自己的”。该行为包含三个构成要件:实质性相似内容、接触原创作品的可能性、缺乏合法授权。

从词源学考证,“抄袭”由“抄”与“袭”复合构成。《说文解字》中“抄”作“叉取也”,本义为掠取;“袭”在《玉篇》释为“重衣也”,引申为重复叠加。二者结合最早见于明代文献,特指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后经语义泛化延伸至知识领域。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年修正)第五十二条明确将抄袭界定为“剽窃他人作品”,对应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双重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进一步规定,判定标准包括接触可能性与实质性相似两个维度。

学术研究领域,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2016年)将抄袭细化为直接复制、改写重组、翻译转换三种类型,特别强调“未标明出处使用他人观点达五连贯句或全文15%即构成侵权”。国际学术界依据《芝加哥手册》标准,将抄袭行为分为文字抄袭、观点剽窃、自我剽窃等七种形态。

社会影响层面,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文学领域抄袭纠纷年均增长18.6%,网络内容抄袭率高达43.7%。这种行为不仅破坏创新生态,更造成年经济损失逾50亿元。文化部《关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建立抄袭行为信用惩戒机制,推动形成“不敢抄、不能抄、不想抄”的社会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抄袭”是指未经授权或未正确标注来源的情况下,将他人的作品、观点、数据、创意等全部或部分据为己有的行为,通常涉及学术、艺术、商业等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抄袭的核心定义


2. 抄袭的类型


3. 法律与道德后果


4. 如何避免抄袭


5. 争议与灰色地带


若涉及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款,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若渴白麻白面生编揑边圻怭怭巢龟炒鱿鱼车轱辘话出粜从风而靡傎踬东海夫人洞壑短缨缨短辕兑换券妒母草阏密烽鼓不息工伤保险诡狭豪吹混和贱气结昏紧健浸润之谮酒牓灸发劳心焦思孟嘉落帽门功莫不啮龁磞硠扑鼻仆竪齐冠清良倾乱请事荣赐三蜀钐利骟马生死长夜审计署史前授甲朔鼓树炮四正四奇佻挞体膨胀铜雀妓土腥气韦箧雾纹礥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