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獺的骨髓。相傳與玉屑、琥珀和合,可作滅疤痕的貴重藥物。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孫和 ﹞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 鄧夫人 )頰,血流污袴……﹝太醫﹞曰:‘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 唐 吳融 《和韓緻光侍郎》之二:“獺髓求魚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張可久 《一枝花·牽挂》套曲:“貓眼嵌雙轉軸烏金戒指,獺髓調百和香紫蠟胭脂。”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花含蔥靨,翠聯珠串,金妝獺髓霞絃,玉鑄魚紋雲輦。”
“獺髓”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獺髓指獺的骨髓,其拼音為tǎ suǐ,字形結構為“獺”(左中右結構)與“髓”(左右結構)組合而成。
傳統藥用價值
古代相傳,獺髓與玉屑、琥珀混合後,可作為消除疤痕的珍貴藥物。例如晉代王嘉《拾遺記·吳》記載,孫和誤傷鄧夫人面部,太醫建議用白獺髓配玉和琥珀治療,最終疤痕消失。
文學與曆史記載
獺髓在古籍和詩詞中多次出現,如唐代吳融詩句“獺髓求魚客,鮫綃托海人”,元代張可久《一枝花·牽挂》中提及用獺髓調制胭脂,均體現了其作為名貴材料的文化意象。
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中,獺髓的定義仍延續古義,強調其作為古代藥物的特殊用途,但實際應用已鮮見記載。
總結來看,“獺髓”主要承載了古代醫藥與文學的雙重意義,現今更多作為曆史詞彙被研究和引用。
獺髓,讀音為tǎ suǐ,是指獺的骨髓。獺髓是指獺的骨髓。獺是哺乳綱食肉目獾科獺屬動物的通稱,髓則指骨髓。
獺髓的拆分部首是犬(犭)和骨(骨),犬字旁表示與犬有關的事物,骨字旁表示與骨有關的事物。犬部在獺髓中相對獨立,而骨部在獺髓中為主要部首。
獺髓的筆畫數為13畫,獺為4畫,髓為9畫。
獺髓屬于漢字詞語,源自于漢語。在繁體字中,獺髓的寫法為鼯髓。
在古代,獺髓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獺(獺)字的寫法是由獸旁與草字頭組成,象征着動物在草叢中的樣子。而髓(髄)字的古代寫法采用了頭字旁和骨字旁,表示頭部與骨髓。
通過研究人們發現,獺髓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獺髓的組詞除了上述的單獨使用外,還可以構成其他詞語,如獺骨、髓骨等。
獺髓的近義詞包括獺骨髓、獸髓等。
獺髓的反義詞可以是非髓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