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等器量;与……器量相同。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2).等量齐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一:“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
(3).同样数量,等量。 薛暮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用同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产品。”
"同量"是汉语中由"同"和"量"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动态特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该词具有双重释义体系:
一、数量等同义 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计量单位或数值层面达到完全一致的状态,如"两种溶液的酸碱度同量"。此释义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对"量"的注解:"称轻重也",强调测量结果的精确对应关系。
二、度量标准义 在哲学范畴中引申为价值判断的基准尺度,《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思想,可视为"同量"概念在认识论层面的延伸应用。这种用法常见于比较伦理学领域,如"将不同文化置于同量天平进行价值评估"。
词性特征方面,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其作为形容词占比73%,动词性用法占19%,其余为特殊活用。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料库统计表明,该词在学术文献中的使用频率较日常对话高出4.6倍,多集中于数学、哲学及社会学领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词与"等量"存在语义交叉但非完全替代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近义词辨析词典》指出,"同量"侧重本质属性的等同,而"等量"更强调形式层面的相等。
“同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同等器量
指与某对象在器量、格局上等同,常用于文学或哲学语境。例如曹植《七启》中“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形容圣宰的胸怀与天地同等宏大。
等量齐观
表示对不同事物以平等态度看待,强调消除差异的评判标准。如陆机《演连珠》“贵贱同量”,即主张人性超越贵贱之分,应被同等尊重。
数量相等
指具体事物在数量或计量上的等同。例如现代用法中“酒精与水的同量替换”,或经济学中“用同量劳动创造更多产品”。
语用提示:前两个义项多用于古典文献或抽象论述,第三个则为现代常见用法。需注意,古代“量”常指精神层面的度量(如器量),现代更侧重物质数量的等同性。不同语境下含义差异显著,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判断。
安竪傲慢拜官谤骂北发闭眼灿熳昌亭之客撤诉传书鸽篡伪道法放陈孤蒙患咎惠剑江界纪录警绝静难金瓜金松揫聚九月九具伏戡殄奎宁兰膏老仆厘毫隆重美轮美奂宁晏破残蒲牢切言穷窭凄序崎嶢撒颩三个世界骚僥僧主赡笔赡洲深宏士兵石雕侍枕鼠蹊四韵投袂讬信文石渥恩五言古诗衔蝉奴消杀遐嗣邪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