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惕厉的意思、惕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惕厉的解释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详细解释

亦作“ 惕励 ”。警惕谨慎;警惕激励。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詎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鸿绪。”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公谨俭惕厉,卒以无咎。”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邇年以来,邦家多故,庙乏善策,外有强邻,正君子惕励之时。” 清 魏源 《<简学斋诗集>序》:“乃今读其诗,清深肃括之际,常有忧勤惕厉之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惕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惕厉”由“惕”和“厉”组成:


二、出处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描述君子勤勉自省、时刻警惕的状态。后世如《后汉书·马皇后纪》中“日夜惕厉,思自降损”进一步强化了其“自我警醒”的语境。


三、使用场景

  1. 修身自省:如“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王永彬语),强调自我约束与反思;
  2. 工作态度:用于形容对职责的严谨态度,如“居不求安,食不念饱”的克己精神;
  3. 文学批判:如形容对现实的“峻急峭刻的批判”,需以惕厉之心审视问题。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示例与延伸

通过综合经典文献和现代用法,“惕厉”不仅承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观,也适用于当代对责任与危机的态度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惕厉》的意思

《惕厉》(tì lì)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警觉、谨慎。它由两个汉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含义。这个词可以在表达对事物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时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惕厉》这个词的第一个汉字《惕》由部首心(xīn)和字旁昔(xī)组成,总共有11个笔画。第二个汉字《厉》由部首厂(chǎng)和字旁厉(lì)组成,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惕厉》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起初的写法是「悌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书写形式《惕厉》。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惕厉》这个词的写法是「悌厲」。在古时候,人们通过这样的写法表达谨慎、警惕的意思。在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古代写法的使用。

例句

1. 他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总是保持着非常惕厉的警觉。

2. 我们应该在面临错误决策时保持惕厉的态度,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组词

组词方面,可以使用《惕厉》这两个汉字来构成其他词语,例如: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警惕、提防

反义词:大意、大意马虎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纻芭蕉扇猋迅并购禀问柴火蝉匷朝省乘高决水成绩单成群打伙处正大化呆衷撒奸颠痴电札鼎鑪断子絶孙翻盖分流电阻傅满鲋子国容寒珰航空花粉楼驩宴简慢鉴微涧溪毛节降戟吏金钗钿合荆棘满腹绝种箟簬居属空单空法旷日经年狂喜馈爨两尽亮相六出祁山漏嘴密戚乔树上市公司审分娀妃贴出王位妄想握拳五光十色污渍相维习好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