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俗以朱水点额或身以去病灾,谓天灸。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说郛》卷三二引《潜居录》:“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筯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
(2).中药名。石龙芮的一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石龙芮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毛而末鋭……陆生者亦谓之天灸,取少叶揉繫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也。”参阅 宋 寇宗奭 《本草衍义》卷九、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四。
天灸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属于非火热灸法,又称药物灸或发泡疗法。其核心是通过刺激性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利用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调节机体功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天灸源自《针灸资生经》,通过将白芥子、细辛等刺激性药物制成药膏贴敷穴位,使局部皮肤充血、发红甚至起泡,达到类似艾灸的温通效果。
作用机制
药物选择
常用白芥子、细辛、甘遂、斑蝥等,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病症。例如,白芥子多用于哮喘和关节疼痛,斑蝥适用于牛皮癣等皮肤病。
操作形式
适用疾病
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相关病症。
注意事项
天灸在古代亦指民俗疗法,如《荆楚岁时记》记载的“朱水点额”驱病习俗,但现代医学定义以药物贴敷为主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或适应症,可参考家庭医生在线或中医中药网等权威来源。
天灸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古代医学中使用艾草对人体经络进行热疗的疗法。
天灸的部首是 "示",总共有 17 个笔画。
天灸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据说这种疗法最早是由黄帝所创,后来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医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天灸的繁体字为「天灸」,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天灸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可以参考古代医学文献。根据古籍记载,古代汉字中使用的写法包括「天燔」、「天鸠」等。这些写法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简化为现在的「天灸」。
1. 医生建议我进行天灸疗法来缓解腰痛。
2. 据说天灸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疲劳。
1. 灸法:指的是使用火热物质或方法进行治疗的医学疗法。
2. 艾灸:指的是使用艾草进行热疗的一种中医疗法。
艾灸、火灸、灸疗。
冷敷、冰敷。
哀怛饼锭补厥挂漏不刊之论常闾澄涤创歷戴眉含齿打退堂鼓狄香抖抖擞擞肚兜笃人飞言供求关系关中晷暇禾耳华颠火石艰碍奸谀坚重季常之癖敬而远之救苦救难开花弹临长聆训林下风龙井茶卖婆眊然门功面喻淖田牛闺佩玖漂说且夫啓上柔茂缮缉少久睡裤束累私羡套语天文地理替另屯粮托寐罔费枉矢哨壶猥酒微哂下马显地徙跸赩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