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scherichia
angstrom; dust
【化】 angstrm
【医】 angstrom; tenthmeter
hope; rare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Bacillus; Bact.; Bacteridium; Bacterium
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是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中的一属革兰氏阴性杆菌,为纪念德国儿科医生兼微生物学家Theodor Escherich(1857–1911)而命名。该属细菌广泛存在于温血动物肠道内,部分菌株具有重要医学及环境意义。
形态与生理特性
呈短杆状(0.4–0.7 × 1.0–3.0 μm),无芽孢,多数有鞭毛(周生鞭毛),兼性厌氧。生化特性表现为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可快速分解乳糖(部分菌株例外),吲哚试验阳性。
分类学地位
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模式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共生与致病性
科研与工业应用
作为分子生物学模式生物,用于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系统(如pET载体)。工业上用于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重组蛋白。
环境指示菌
常作为粪便污染指示生物,用于评估水源、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如通过检测大肠菌群计数)。
环境适应性
部分菌株可在土壤、水体中存活,参与有机物分解,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丰度远低于肠道。
“埃希氏”为 Theodor Escherich 姓氏的中文音译。1885年,Escherich 首次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出该菌,最初命名为“Bacterium coli”。1919年,为纪念其贡献,菌属更名为“Escherichia”。
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菌属,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埃希氏菌属包含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最为常见且与人类关系密切,俗称大肠杆菌。该菌属成员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约1–3 μm × 0.4–0.7 μm,无芽孢,多数有周生鞭毛和菌毛,部分菌株有微荚膜。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出生后数小时即定殖于肠道,参与维生素合成和抑制病原菌。其随粪便排出后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作为粪便污染的卫生指标(如饮用水检测)。
尽管多数为共生菌,但特定血清型可致病:
埃希氏菌属是肠道微生态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其代表种大肠埃希氏菌兼具共生与致病双重特性。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疾病防治、环境卫生监测及基础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时间部落法仓库管线缠讼的诉讼当事人超大规模计算机程序控制图赤道板出名多处理设备防护酶纺丝分配系统高尔斯氏柱渐消失弹性解剖透镜解吸塔就地处理可混的麦卡洛克—皮茨模型葡萄疗法强力抗拒球夹染料冗余系统神经性心绞痛十二碳三炔收泰威糖逃离美元体心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