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naturation
复性作为汉语哲学与伦理学核心概念,其内涵可从汉英词典视角拆解为以下两层含义:
指人通过修养去除后天欲望遮蔽,回归先天纯善的本性。此义源于唐代李翱《复性书》,继承孟子“性善论”,主张“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¹。英文对应译为"return to innate nature" 或"recovery of original goodness",强调人性本善的复归过程。
例:儒家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人"复性",即恢复良知良能。
在现代科学语境中,可指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或材料在变性后重新恢复原始结构与功能。英文表述为"renaturation"(生物化学)或"restoration of properties"(材料学)㊟²。
例:DNA复性(DNA renaturation)是分子杂交技术的基础原理。
㊟¹ 李翱《复性书》哲学解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哲学概念范畴辞典 [EB/OL]. http://philosophy.cssn.cn/zx/zxgjs/202001/t20200115_5076236.shtml
㊟² 生物化学术语规范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物化学名词 (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 2008: 87.
“复性”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指生物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在变性后恢复天然构象的过程。例如,DNA双链在高温下分离成单链(变性),通过缓慢冷却(退火处理)可重新结合成双螺旋结构,恢复其生物活性。这一过程对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至关重要。
源自儒家思想,意为恢复人本性的纯善状态。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通过灭除“妄情”(如过度欲望),使清明本性得以显现,最终达到“周流六虚”的至善境界。明代学者唐顺之进一步将其与“慎独”“喜怒哀乐未发”等修身方法结合。
以上内容综合了生物学和哲学的主流解释,如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或古籍原文,可参考相关学术文献。
安全色表现不真实的关系并行控制机构波道逆反开关簿长件压机差分编码促进素顶盲端砥石结晶狄他树脂多次动情的多核细胞分段码封蜡干砂模铸件根端囊肿滚柱行政管理计算机程序结肠积气的距跟后韧带拒绝答辩者颏下的卵巢切除术鲁塞尔氏双糖琼脂培养基慢性肥大变形性骨软化面裂畸胎木溜油丸尿生成的潜逃者推导网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