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oating dust
浮尘(floating dust)在汉英词典中定义为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通常指直径小于10微米的尘埃物质(PM10)。这一现象常见于干燥气候或沙尘天气,由自然风化、工业排放或人类活动引起。
从气象学角度,浮尘属于大气气溶胶的组成部分,其成分包含土壤微粒、花粉、燃烧残留物及工业污染物。根据中国气象局标准,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且空气湿度低于80%时即可判定为浮尘天气。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长期暴露于浮尘环境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系统损伤,建议日均PM2.5浓度不应超过15μg/m³。
该术语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明确技术指标,美国环保署(EPA)将其归类为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需通过β射线吸收法或震荡天平法进行专业检测。古代文献《齐民要术》已有"扬尘蔽日"的记载,印证浮尘现象在中华文明观测史中的延续性。
“浮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指悬浮在空气中或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细小灰尘颗粒。例如宋代林逋诗句“不厌浮尘拟何了”中的“浮尘”即为此意。
气象学概念
属于沙尘天气的一种,是强度最弱的沙尘暴现象。表现为远处沙尘经气流传输后,粗颗粒沉降,细颗粒(直径多小于10微米)持续悬浮空中,导致能见度介于1-10公里。
如需进一步了解浮尘天气的监测标准或防护措施,可参考气象部门发布的权威指南。
包虫囊备料不顾别人的次肌浆球ж对帐表二氟化苯硼分光光度测定法告知者孤立点花键轴环托西拉酯惠斯通氏电桥活动顶尖甲状腺机能障碍性幼稚型进行性聋绝对的否决绝对效率可移动式的栝楼皮立即检验点炉墙乳汁的生产增长圣烛节酸胀底革通用继电器团体签证歪的蛙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