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uorine
【化】 fluorine
【医】 F.; fluorine
Lyons
【经】 Leone
氟里昂(Fréon)是英语"Freon"的音译词,特指一类曾广泛用作制冷剂、推进剂和溶剂的氯氟烃化合物(CFCs)。以下是该术语的详细解释:
指代含氯、氟的烷烃衍生物,通用化学式为 ( ce{CCl_mF_n} )(( m+n=4 ))。常见类型包括:
起源:
由美国化学家托马斯·米奇利(Thomas Midgley)于1928年发明,由杜邦公司(DuPont) 以"Freon"为商标名商业化。名称源自希腊语"freezing"(冷冻),突显其制冷特性。
音译依据:
"氟里昂"是"Freon"的标准汉语音译,兼顾发音相似性与化学属性("氟"点明含氟特性)。
曾用于冰箱、空调的制冷循环系统(如CFC-12)。
化妆品、喷雾罐中的推进气体(1980年代前)。
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中的膨胀介质。
臭氧层消耗:
氟里昂中的氯原子可催化分解臭氧((ce{O3})),导致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温室效应:
部分CFCs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是CO₂的数千倍。
《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国际公约要求逐步淘汰CFCs,中国于1991年加入并实施替代计划。
氢氟烃(HFCs,如R134a)、碳氢化合物(HCs,如R600a)及天然制冷剂(氨、CO₂)。
全球已基本停止CFCs生产,中国自2007年起全面禁止除必要用途外的使用。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资料均来自权威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及行业报告,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
氟里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属于氟氯烃类化合物(符号CFC)。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氟里昂是一类饱和烃的卤代物,主要包括20多种化合物,最常见的是二氯二氟甲烷(CCl₂F₂,即R12)和三氯一氟甲烷(CCl₃F,即R11)。其名称源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中文定义存在分歧,通常泛指含氟、氯的碳氢化合物。
氟里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因此国际社会已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步限制其使用。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化学手册或环境科学相关文献。
边界高度不知所云粗的轻溶剂石脑油等张比容杜布斯式热裂化残油对税率的约束高速道路乖乖过程区分栈号虹膜缺失加工混合比甲基醚R·O·CH3交货重量睫毛集极调变局部应变抗臭氧剂磷酸三苯酯迈克利斯氏芽胞杆菌欧马桑殴人者前判起始码元忍耐地柔软体操沙漠疮铈量法双变性的送葬者算后翻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