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价格歧视英文解释翻译、非法价格歧视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unlawful price discrimination
分词翻译:
非法价格的英语翻译:
【经】 exorbitant prices
歧视的英语翻译:
discriminate against; play it low upon
【医】 discrimination
专业解析
非法价格歧视是指经营者对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在交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正当理由对不同的交易相对人实行不同的价格,从而排除、限制竞争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该行为被各国反垄断法或公平交易法所禁止。
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
中文术语:非法价格歧视 (Fēifǎ Jiàgé Qíshì)
- 非法 (Fēifǎ): 对应英文Illegal,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 价格 (Jiàgé): 对应英文Price,指商品或服务的交易金额。
- 歧视 (Qíshì): 对应英文Discrimination,指不公平的区别对待。
- 整体释义: 在法律语境下,特指违反竞争法规的价格区别对待行为。
-
英文术语:Illegal Price Discrimination
- Price Discrimination: 经济学和商业中的常见概念,指对相同产品或服务向不同客户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本身并不必然违法。
- Illegal: 限定词,表明该价格歧视行为因违反特定法律(主要是反垄断法/竞争法)而被禁止。其违法性核心在于反竞争效果或对竞争的损害。
法律构成要件与核心特征:
- 行为主体: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显著市场力量的经营者。这是实施具有反竞争效果的价格歧视的前提。例如,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不公平高价或低价行为(第十七条第一款)。
- 行为表现:
- 相同商品或服务: 交易对象必须是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对不同品质或成本的产品定价不同不属于歧视。
- 不同交易相对人: 对不同购买者(如同级经销商、不同地域客户)实行不同价格。
- 交易条件相同: 价格差异不能基于合理的成本差异(如运输距离)、应对竞争的合理反应或促销活动等正当理由。
- 损害后果:
- 排除、限制竞争: 这是认定“非法”的核心。例如,低价歧视可能排挤竞争对手(掠夺性定价),高价歧视可能剥削消费者。
- 损害消费者利益: 不公平的价格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过高价格或选择受限。
- 无正当理由: 经营者无法证明价格差异是基于合理的成本因素、市场条件变化或促销活动等客观原因。
法律依据与权威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该法是规制非法价格歧视的主要法律依据。
- 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六项: 明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这直接涵盖了非法价格歧视的核心情形。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SAMR) 负责该法的执行和解释。其官网发布的相关指南、案例和处罚决定具有权威性。
- 美国《罗宾逊-帕特曼法案》 (Robinson-Patman Act):
- 该法案是美国反垄断法中专门针对价格歧视的主要法律,旨在保护中小企业和竞争免受大型买家获得不公平价格优势的影响。其核心是禁止在州际商业中对相同等级和质量的商品向不同购买者收取歧视性价格,如果这种歧视可能实质性地削弱竞争或倾向于形成垄断。
- 欧盟竞争法 (EU Competition Law):
- 《欧盟运行条约》第102条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其中可能包括对同等交易适用不同条件(如价格),从而使交易对方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欧盟委员会对此有详细的执法实践和指南。
非法价格歧视是反垄断法/竞争法规制的重要行为。其核心在于具有市场力量的经营者,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不同客户就相同商品或服务实行不同的价格,且该行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后果。理解该概念需结合具体法律条文(如中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及执法机构的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非法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销售相同商品或服务时,无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采取不同定价,且该行为实质损害市场竞争或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定义与法律依据
根据《罗宾逊-帕特曼法》(美国反垄断法核心条款),非法价格歧视需满足以下条件:
- 相同商品或服务:对不同交易对象提供相同等级、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 不同交易条件:无正当理由对相同条件的购买者实行差异价格;
- 损害竞争:导致市场竞争减少,或形成垄断倾向。
例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百事公司时指出,其向某大型零售商提供广告补贴却拒绝其他竞争对手同等待遇,构成非法价格歧视。
二、主要表现形式
- 地域或客户歧视:如对特定地区的客户提供更低价格,排挤其他地区的竞争者;
- 促销补贴差异:仅向部分客户提供折扣、广告费补贴等优惠;
- 批量定价歧视:对不同采购量的客户设置不合理价格差异(需排除成本合理性因素)。
三、违法性判定标准
非法价格歧视需满足两个核心要件:
- 主观意图: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获取垄断地位为目的;
- 客观结果:行为实际导致市场竞争受阻,或中小型企业利益受损。
四、典型案例
- 百事公司案:因选择性提供促销补贴被FTC起诉,涉嫌违反《罗宾逊-帕特曼法》;
- Southern Glazer’s案:销售商对不同零售商收取差异价格,损害公平竞争环境。
五、与合法价格歧视的区分
合法的价格差异通常基于成本差异(如运输费用)或市场需求弹性(如学生折扣)。例如,航空公司根据购票时间提供不同折扣属于合法二级价格歧视,而若针对相同条件的旅行社实施差异定价则可能违法。
总结来看,非法价格歧视的核心在于无正当理由的差异化定价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实质性损害,需结合法律条款和实际案例综合判断。更多细节可参考美国FTC官网或《罗宾逊-帕特曼法》原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偿还股本损失重播船到港后解除责任对比染剂复员费功能分布计算机共同灾难条款工艺安全限光度分析刮松绒布海登海因氏细胞海斯特氏憩室烘干砂心坏帐折让损失货币等价疥疮的解除抵押莫斯科维茨氏征模型匹配羟乙磺酸全面裁军容积单位色标准升压电嗬食饵时效消减的债务输尿管石切除术酮式推推电路微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