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纳契法英文解释翻译、斐波纳契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Fibonacci method
分词翻译:
波的英语翻译:
wave
【化】 wave
【医】 deflection; flumen; flumina; kymo-; wave
纳的英语翻译:
accept; admit; receive
【计】 nano
契的英语翻译:
agree; contract; deed; engrave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斐波纳契法(Fibonacci Method),在数学优化领域,特指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的单变量函数一维搜索(线搜索)算法,用于在给定区间内寻找单峰函数的极小值点。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以最少的函数计算次数,高效地缩小包含最优解的区间。
核心原理与过程:
- 斐波那契数列基础: 斐波那契数列定义为:$F_0 = 0, F_1 = 1$,且 $Fn = F{n-1} + F{n-2} (n geq 2)$。序列为: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 该数列具有性质 $lim{n to infty} frac{F_{n-1}}{F_n} = frac{sqrt{5}-1}{2} approx 0.618$(黄金分割比)。
- 区间分割策略: 假设初始搜索区间为 $[a_1, b_1]$,要求最终区间长度小于给定精度 $epsilon$。算法预先确定需要迭代的总次数 $n$(使得 $F_n > frac{b_1 - a_1}{epsilon}$)。在每一步迭代 $k$:
- 根据剩余迭代次数确定分割比例 $rk = frac{F{n-k}}{F_{n-k+1}}$ 或 $1 - r_k$。
- 在区间 $[a_k, b_k]$ 内对称地选取两个试探点:
$$ lambda_k = ak + frac{F{n-k-1}}{F_{n-k+1}} (b_k - a_k) $$
$$ mu_k = ak + frac{F{n-k}}{F_{n-k+1}} (b_k - a_k) $$
- 计算函数值 $f(lambda_k)$ 和 $f(mu_k)$。
- 比较函数值:
- 若 $f(lambda_k) > f(mu_k)$,则极小点在 $[lambda_k, bk]$,令 $a{k+1} = lambdak, b{k+1} = b_k$。
- 若 $f(lambda_k) leq f(mu_k)$,则极小点在 $[a_k, muk]$,令 $a{k+1} = ak, b{k+1} = mu_k$。
- 利用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新区间内总包含一个上一步的试探点,使得下一步只需计算一个新的函数值。
- 收敛与效率: 经过 $n-1$ 次迭代(计算 $n$ 次函数值),最终区间长度缩小为初始长度的 $frac{1}{F_n}$。斐波纳契法在固定计算次数下能获得最小可能的最终区间长度,是所有区间消去法中效率最高的(在函数计算次数固定的前提下)。
主要应用场景:
- 一维非线性优化问题,特别是当函数计算代价高昂时。
- 作为其他优化算法(如梯度法、牛顿法)中的线搜索步骤。
- 工程优化设计、参数估计等需要高效一维搜索的领域。
优势特点:
- 最优性: 在预先确定函数计算次数的前提下,它能保证最终区间最小。
- 高效性: 每次迭代只需计算一次新函数值(除第一步外)。
- 确定性: 迭代步长由斐波那契数预先确定,不依赖函数的具体形态。
汉英术语对照:
- 斐波纳契法 / 斐波那契法: Fibonacci (Search) Method
- 斐波那契数列: Fibonacci Sequence / Fibonacci Numbers
- 一维搜索: One-Dimensional Search / Line Search
- 单峰函数: Unimodal Function
- 区间消去法: Interval Elimination Method
- 极小值点: Minimum Point
- 试探点: Test Points / Trial Points
- 收敛: Convergence
- 黄金分割比: Golden Ratio
参考来源:
- 《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 非线性规划章节详细介绍了斐波那契法的原理、步骤和最优性证明。
- Numerical Optimization (Jorge Nocedal & Stephen J. Wright, Springer) - 经典优化教材,在 Line Search Methods 部分对 Fibonacci 方法有严谨论述。
- MathWorld by Wolfram Research - Fibonacci Number 和 Golden Ratio 词条提供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学定义和性质。 (概念基础)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 可搜索关于 Fibonacci Search 在工程优化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论文。 (应用实例)
-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EMS Press) - 提供了对 Fibonacci Search Method 的数学定义和背景。 (权威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斐波纳契法(Fibonacci Method)是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一维优化算法,主要用于在单峰函数区间内寻找极值点(如最小值或最大值)。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逐步缩小区间范围,以最少的函数计算次数逼近极值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概念
-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即 ( F_0 = 0, F1 = 1, F{n} = F{n-1} + F{n-2} )(如 0, 1, 1, 2, 3, 5, 8, 13…)。
- 应用场景:单变量单峰函数的极值搜索,例如在工程设计、经济学模型优化中确定最优参数。
2.算法原理
- 区间缩小策略:通过选择两个对称点 ( x_1, x_2 ),比较函数值 ( f(x_1) ) 和 ( f(x_2) ),丢弃不包含极值的子区间,保留剩余区间重复此过程。
- 斐波那契数的意义:确定每次迭代时对称点的位置,使得剩余区间长度与初始区间长度的比值由斐波那契数控制,保证效率最优。
3.具体步骤
假设在初始区间 ([a, b]) 内寻找最小值,迭代次数为 ( n ):
- 初始化:计算前 ( n+1 ) 个斐波那契数 ( F_0, F_1, ..., F_n )。
- 确定初始点:
$$
x1 = a + frac{F{n-2}}{F_n}(b-a)
x2 = a + frac{F{n-1}}{F_n}(b-a)
$$
- 比较函数值:若 ( f(x_1) < f(x_2) ),则极值在 ([a, x_2]) 内,否则在 ([x_1, b]) 内。
- 更新区间:根据比较结果缩小区间,并减少 ( n ) 的值,重复直到 ( n=0 )。
4.与黄金分割法的对比
- 相似性:两者均通过对称点缩小区间,适用于单峰函数。
- 区别:
- 斐波纳契法需预先确定迭代次数 ( n ),而黄金分割法可无限迭代。
- 斐波纳契法在固定 ( n ) 下效率略高于黄金分割法,但后者更灵活。
5.示例
假设在区间 ([0, 10]) 寻找 ( f(x) ) 的最小值,迭代次数 ( n=5 ):
- 斐波那契数:( F_5=5, F_4=3, F_3=2 )。
- 初始点:( x_1=0 + (3/5)×10=6 ),( x_2=0 + (5/5)×10=10 )。
- 比较 ( f(6) ) 和 ( f(10) ),假设 ( f(6) ) 更小,则新区间为 ([0, 10×3/5]=),继续迭代。
斐波纳契法通过斐波那契数列指导区间划分,以有限步骤高效逼近极值,尤其适合需要严格控制计算次数的场景。其数学基础扎实,但实际应用中常被黄金分割法替代,后者无需预设迭代次数且实现更简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爱迪生鬓发不标准操作员中断测频装备除雾动脉镇静剂二分的反衰退计划分级结构语言格罗西克氏法工厂的制造费用总帐行为人化学溶液鉴别指标六氯锇酸钾棉化内脏型的内装的尼奥平排泄漂石皮克氏搽剂悄丧失能力的股东深深试点诉讼事实陈述檀油酸微型高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