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retaliatory duties
retaliate; revenge; get back; make reprisal; pay back; repay; repayment
reprisal; retaliation
【法】 reprisal; requital; restorsion; retaliate; retaliation; revenge; wreak
duty; geld; tax
【经】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报复性的税"在国际贸易语境中对应的英文术语为"retaliatory tariff"或"retaliatory duty",指一国为反制他国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而加征的特别关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第XXIII条规定,当某成员国认为其贸易利益因他国措施受损时,可向争端解决机构申请实施对应反制措施。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2024年钢铁产品反倾销案例中,将报复性关税定义为"针对特定商品实施的惩罚性附加税,旨在迫使贸易伙伴停止不公平贸易行为"。这类关税具有三个核心特征:针对性(针对特定国家/商品)、临时性(随争端解决而取消)、对等性(税额与受损程度相当)。
在国际经济法中,报复性关税区别于反倾销税(anti-dumping duties)和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ies),其法律依据主要来自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22条授权。中国商务部在《对外贸易法》第七章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实施贸易反制措施的程序要件。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5)补充说明,报复性关税的计税基准通常采用从价税形式,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 T_r = max(T_b times delta, T_m) $$ 其中$T_b$为基准税率,$delta$为损害系数,$T_m$为最低惩罚税率。
报复性的税(即报复性关税)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适用条件的惩罚性关税措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报复性关税(Retaliatory Tariff)是进口国针对原产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因对方实施不公平贸易行为而加征的惩罚性进口附加税。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经济施压,迫使对方取消歧视性政策或纠正贸易违规行为。
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报复性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导致双方经济受损。例如,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双方互征关税导致产业链成本上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规,可参考、9、10等来源。
安段检索变元闭合回路带宽差分灵敏度船舶保险读图器发光计腹疝复相的高分子添加剂跟舟外侧韧带共轭碱机理环烷加料记录胶囊化记录天平静脉周炎的均十一酮可换随机存取苛性苏打碱水控制的浮动连系化合物里次氏试验马短暂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煤油乳剂摩尔气体常数气象分析任人唯贤热设计铜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