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址模式英文解释翻译、定址模式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addressing mode
分词翻译:
定址的英语翻译:
【电】 addressing
模式的英语翻译:
mode
【计】 pattern; schema
专业解析
定址模式 (Addressing Mode) 的汉英词典释义与技术解析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设计和编程领域,“定址模式”是一个核心概念。其对应的英文术语是Addressing Mode。
详细释义:
定址模式是指中央处理器 (CPU) 在执行指令时,确定该指令所操作的数据(操作数)实际物理地址或逻辑地址的方式或规则。它定义了指令中的地址字段(或相关信息)如何被解释,以最终找到或生成操作数在内存中的位置或寄存器编号。不同的定址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数据访问方法,对指令集的效率和编程的便利性至关重要。
核心要素解析:
- 指令中的地址信息: 机器指令通常包含操作码(做什么操作)和地址字段(操作对象在哪里)。地址字段本身可能不直接是操作数的最终地址。
- 地址计算/生成: 定址模式规定了如何利用指令中的地址字段(可能结合其他信息,如程序计数器 PC 的值、基址寄存器的内容、变址寄存器的内容等)来计算或推导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Effective Address)。
- 操作数来源: 操作数可以位于:
- 寄存器中 (Register): 指令直接指定寄存器编号。
- 主存储器中 (Memory): 指令提供的信息用于计算内存地址。
- 指令本身中 (Immediate): 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里。
- 输入/输出端口 (I/O Port): 较少见,指令指定 I/O 端口地址。
常见定址模式类型 (举例):
- 立即寻址 (Immediate Addressing): 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指令格式如
OPC #Value
。例如 MOV R1, #5
将立即数 5 加载到寄存器 R1。
- 寄存器寻址 (Register Addressing): 操作数位于 CPU 内部寄存器中。指令直接指定寄存器名。例如
ADD R2, R3
将寄存器 R2 和 R3 的内容相加。
- 直接寻址 (Direct Addressing / Absolute Addressing): 指令中的地址字段直接给出操作数在内存中的有效地址。例如
LOAD R1, [0x1234]
将内存地址 0x1234 处的内容加载到 R1。
- 间接寻址 (Indirect Addressing): 指令中的地址字段给出的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存放操作数地址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例如
LOAD R1, [[0x5678]]
表示先到地址 0x5678 处取出一个值(比如 0xABCD),然后到地址 0xABCD 处取出操作数加载到 R1。
- 寄存器间接寻址 (Register Indirect Addressing): 指令指定一个寄存器,该寄存器的内容是操作数在内存中的有效地址。例如
LOAD R1, [R2]
表示将寄存器 R2 中的值作为地址,从该地址处取出操作数加载到 R1。
- 变址寻址 (Indexed Addressing): 指令中给出一个基地址(常数或寄存器内容)和一个变址寄存器。有效地址 = 基地址 + 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常用于数组访问。
- 基址寻址 (Based Addressing): 类似变址寻址,但通常基址寄存器存放程序或数据段的起始地址,指令提供偏移量。有效地址 = 基址寄存器内容 + 偏移量。
- 相对寻址 (Relative Addressing): 有效地址是程序计数器 (PC) 的当前值加上指令中给出的偏移量。常用于跳转指令 (JMP, Branch)。
- 堆栈寻址 (Stack Addressing): 操作数隐含地位于堆栈的顶部 (Top of Stack),通过 PUSH 和 POP 等指令进行访问。
重要性:
定址模式是 CPU 指令集架构 (ISA) 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决定了:
- 编程灵活性: 提供多种访问数据的方式,简化编程。
- 指令效率: 影响指令长度和执行速度(如寄存器寻址最快)。
- 代码密度: 影响程序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
- 硬件实现复杂度: 不同的模式需要不同的硬件支持(如地址计算单元)。
权威参考来源: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 David A. Patterson & John L. Hennessy: 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经典教材,对定址模式有系统阐述。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包含大量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微处理器设计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标准,涉及定址模式的详细分析和设计。
-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具体处理器架构的官方文档,会详细定义其支持的定址模式。
-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 Intel 处理器架构的权威文档,包含其支持的定址模式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定址模式(Addressing Mode)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核心概念,指CPU在执行指令时确定操作数所在位置的方法。其本质是解决“数据在哪里”和“如何访问数据”的问题,直接影响指令效率和硬件设计。以下是常见的定址模式分类及特点:
一、主要类型
-
立即定址(Immediate Addressing)
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无需访问内存。例如指令 MOV R1, #5
,其中#5
即为立即数。
-
寄存器定址(Register Addressing)
操作数存储在寄存器中。例如 ADD R2, R1
,直接通过寄存器R1和R2完成运算。
-
直接定址(Direct Addressing)
指令中直接给出内存地址。如 LOAD R1, [0x1000]
,操作数地址为0x1000。
-
间接定址(Indirect Addressing)
指令中的操作数是目标地址的指针。例如 LOAD R2, [R1]
,需先读取寄存器R1中的值作为实际地址。
-
基底/索引定址(Based/Indexed Addressing)
- 基底定址:通过基址寄存器与偏移量计算地址(如
MOV R3, [BP+10]
)。
- 索引定址:通过索引寄存器动态调整地址(常用于数组访问)。
-
相对定址(Relative Addressing)
以程序计数器(PC)为基准,通过偏移量跳转地址(如分支指令 JMP PC+8
)。
二、作用与意义
- 灵活性:支持多种数据访问方式,优化指令设计。
- 效率提升:减少内存访问次数(如寄存器定址)。
- 扩展性:支持复杂数据结构(如通过索引定址处理数组)。
三、典型应用场景
- 立即定址:快速赋值常量。
- 间接定址:实现指针操作或动态内存分配。
- 相对定址:程序跳转和循环控制。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具体指令示例,可参考权威教材或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比阻尼容量法庭执达员非家计调查津贴飞球副结核杆菌服务价值关连指数过程调用程序聒耳过敏性样危象海员的行/分合拍磺酸基柳酸霍特加氏法简并电子气近似值考洛丝龙葵属植物络通脉络膜性内障内外分泌腺颞骨关节结节平垫片羟苯磺酸丧失公权杀孢子的舍恩黑尔固氮法舒尔策氏束数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