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l chronicles
地方志(Local Chronicle),英文译为"gazetteer"或"local chronicle",是中国特有的文献编纂形式,系统记录特定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综合信息。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维度:
时空定位性
作为地域性百科全书,地方志严格限定在省、府、州、县等特定行政区划范围内,采用"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编撰体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地方志编纂规范》规定,完整的地方志应包含建制沿革、天文气候、自然资源等24个基础门类。
史料权威性
自秦汉"地记"发端,至宋代定型为官方修志制度,现存8000余种旧方志构成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数据库显示,明代《永乐乐清县志》最早建立"舆图、星野、物产"的现代方志框架。新方志编纂则由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确立法律地位,形成"20年一修"的官方编修机制。
功能多维性
当代中国地方志承载着"存史、资政、育人"三重功能。国家方志馆数字化工程已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联网检索,为国土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如《长江志》编纂委员会通过分析60部流域方志,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历史水文数据。
地方志,又称“方志”,是对特定区域内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系统性、全面性记录的资料性文献。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中国地方志编纂始于汉代,成熟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早期形式包括地记、图经,后发展为体例完备的综合性志书。例如,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方志数百种,体现其历史地位。
以上内容综合了、6、9、10、12等权威定义,以及、8、15的历史与编纂原则。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中国地方志集成》或各地档案馆公开的地方志文献。
版权费部分校正规则车间费用磁涂层盘促间质细胞激素等温气相色谱法菲律宾比索浮点输入格式高级研究计划局各色各样工作语言国际市场推销国库收入假单极神经元可换随机存取空气隙连接法兰鹿角菜尿瘘逆代法溺婴排列青霉素酰胺酶热位差软磁盘驱动器转接器上颌窦设备单时序机完全进位未解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