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压线(Isobar)是指在地图或天气图上,连接同一时间、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它是气象学中分析大气压力分布和天气系统的重要工具。
定义
等压线是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空间曲面)与某一水平面(如海平面)的交线在地图上的投影。地图上相邻等压线的间隔通常表示固定的气压差(如2 hPa或4 hPa),用于直观反映气压场的高低分布和梯度变化。
英文对应词
英文术语为"Isobar",源自希腊语 isos(相等)和 baros(重量/压力),直译为“等压线”。该词被国际气象学界广泛采用,例如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官方文献中明确使用此术语(来源:WMO《国际气象词典》)。
气象学意义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指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闭合等压线可标识高压(反气旋)或低压(气旋)系统中心,是预测天气(如风向、降水)的关键依据(来源:美国气象学会《气象学词汇》)。
中国气象局审定,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义等压线为“等压面与某一水平面的交线”(ISBN 978-7-03-044044-8)。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Vocabulary 明确规范 "Isobar" 为全球标准术语(链接:wmo.int > Publications)。
在天气图分析指南中指出,等压线是“理解大气环流和风暴系统的基石”(链接:weather.gov > jetstream)。
在天气预报中,等压线图可直观显示:
例如,东亚冬季的蒙古高压与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均通过等压线形态被清晰刻画(来源:中国气象局《天气学原理》)。
等压线是气象学中用于描述气压空间分布的核心概念,其定义和应用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基本定义
等压线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平面上,将气压值相等的各点连接形成的封闭曲线。其英文名“isobar”源自希腊语,其中“isos”意为“相等”,“baros”表示“重量”。
绘制方法
通过将各地气象台观测到的海平面气压值标注在地图上,用平滑曲线连接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等高面图。通常以2.5或5百帕(hPa)为间隔绘制等压线。
核心作用
实际应用
等压线图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可辅助判断季节特征(如冬季大陆高压)、天气变化趋势(如低压槽易引发降水)及风暴路径。
扩展说明
在三维空间中,等压面可能呈现起伏形态,但日常气象图多采用海平面等压线简化分析,便于直观理解水平气压差异。
半圆锉本斯·琼斯氏蛋白尿苄砜变应原性伯洛克皮炎波纹丝绸财政税出入港许可证丁字形帐多孔磁心额骨内面骨肥厚肱部的公共水道工件控制程序关联检波国内工业寒虹膜脉络膜炎猴结节线虫检湿器交联凝胶集散微晶录水箱偶生的判定系统轻质液状石蜡肉汤明胶水牛体型肃静时间萎缩性尖锐扁平苔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