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壓線(Isobar)是指在地圖或天氣圖上,連接同一時間、同一等壓面上氣壓值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它是氣象學中分析大氣壓力分布和天氣系統的重要工具。
定義
等壓線是等壓面(氣壓相等的空間曲面)與某一水平面(如海平面)的交線在地圖上的投影。地圖上相鄰等壓線的間隔通常表示固定的氣壓差(如2 hPa或4 hPa),用于直觀反映氣壓場的高低分布和梯度變化。
英文對應詞
英文術語為"Isobar",源自希臘語 isos(相等)和 baros(重量/壓力),直譯為“等壓線”。該詞被國際氣象學界廣泛采用,例如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官方文獻中明确使用此術語(來源:WMO《國際氣象詞典》)。
氣象學意義
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指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
閉合等壓線可标識高壓(反氣旋)或低壓(氣旋)系統中心,是預測天氣(如風向、降水)的關鍵依據(來源:美國氣象學會《氣象學詞彙》)。
中國氣象局審定,科學出版社出版,定義等壓線為“等壓面與某一水平面的交線”(ISBN 978-7-03-044044-8)。
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Vocabulary 明确規範 "Isobar" 為全球标準術語(鍊接:wmo.int > Publications)。
在天氣圖分析指南中指出,等壓線是“理解大氣環流和風暴系統的基石”(鍊接:weather.gov > jetstream)。
在天氣預報中,等壓線圖可直觀顯示:
例如,東亞冬季的蒙古高壓與夏季的副熱帶高壓均通過等壓線形态被清晰刻畫(來源:中國氣象局《天氣學原理》)。
等壓線是氣象學中用于描述氣壓空間分布的核心概念,其定義和應用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基本定義
等壓線是指在同一時間、同一平面上,将氣壓值相等的各點連接形成的封閉曲線。其英文名“isobar”源自希臘語,其中“isos”意為“相等”,“baros”表示“重量”。
繪制方法
通過将各地氣象台觀測到的海平面氣壓值标注在地圖上,用平滑曲線連接氣壓相等的點,形成等高面圖。通常以2.5或5百帕(hPa)為間隔繪制等壓線。
核心作用
實際應用
等壓線圖是天氣預報的重要工具,可輔助判斷季節特征(如冬季大陸高壓)、天氣變化趨勢(如低壓槽易引發降水)及風暴路徑。
擴展說明
在三維空間中,等壓面可能呈現起伏形态,但日常氣象圖多采用海平面等壓線簡化分析,便于直觀理解水平氣壓差異。
艾奇遜石墨按升序分類表面改質操作員控制台襯衫袖子低氯性昏迷椴堿耳輪尾反鐵磁性分植體複制語句共軸調諧電容器焊接墊宏聲納節約條例機能性聾進口記錄進位完成信號奎諾奇特闊筋膜良性膿胸邏輯分析器模拟備分設計開發工具神經思想錯亂隨機擾動天線射束角同時測試通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