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队"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从汉英词典角度,其核心释义及对应英文如下:
指规模较大的集体组织或工作单位,常见于行政、军事、教育等领域。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大队"为"由较多人员组成的集体单位";《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将"消防大队"译为"Fire Brigade"。
特指军队中营级以上的战术单位,规模介于营与团之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将"大队"列为营级作战单位(如导弹大队);北约军事术语中"Battalion"对应约300-1000人编制。
指中国中小学少先队(Young Pioneers)的最高层级学生组织。
中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学校设"大队"并由大队辅导员管理,英文官方文件采用"Detachment"(如教育部《少先队改革方案》英译版)。
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人民公社时期)指农村基层行政单位(生产大队)。
国务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1962年)明确"生产大队"为三级所有制单位,学界研究(如费孝通《乡土中国》)沿用此译。
“大队”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几类解释:
古代军队编制
最早见于《宋史·兵志》,李靖曾将50人编为一队,三小队为一中队,五中队组成一大队。现代军队中,大队通常相当于营或团级单位。
现代警察或行政单位
如“交通大队”,属于公安机关的编制名称。
指规模较大的队伍,例如“大队人马”。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描述,如唐代司空图的诗句“岳前大队赴淮西”。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生产大队”成为农村基层单位,由若干自然村组成,隶属于公社,下设生产队。例如:“农具厂对门是大队部”(例句)。
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层最高组织,通常以学校为单位设立。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历史制度及现代用法,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宋史》、汉典等来源。
阿诺德试验白蛋白汞比较命令不需要的信号不印脚注蛋白过少的胆甾醇石单轴的道数电报中心局低压层压成型肺胸膜炎含尿的颊槽板快螺簧鲁惹氏细胞美夫西特米赛斯屈服准则耐热铸铁内陆海前端圆奇观人格失常入籍申请书水瓶铁箍铁色皮土地持有者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