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ergenin
low; short
【医】 nano-
theine
矮茶素(Bergenin)是传统中药矮地茶(Ardisia japonica)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名称在汉英对照中可直译为"Dwarf Tea Alkaloid"或采用国际通用学名Bergenin。该化合物属于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化学名称为C-glycosyl-4-O-methyl gallic acid derivative,分子式为C₁₄H₁₆O₉,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植物学背景 矮地茶在《中华本草》中被记载为紫金牛科植物,其干燥全草入药历史超过千年。矮茶素作为标志性成分,含量可达2.3%-4.5%(《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第二版)。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其具备镇咳祛痰(《Phytomedicine》2018研究)、抗炎(通过抑制COX-2通路)及抗氧化活性(《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0论文),作用机制与结构中的酚羟基和糖苷键密切相关。
临床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录含矮茶素制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推荐日剂量30-60mg。现代制剂开发中,其纳米包裹体生物利用度提升研究成为热点(《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2022)。
质量控制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用HPLC-UV法建立含量测定标准(色谱条件:C18柱,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确保药品批次间成分稳定性。
矮茶素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药用成分,具有止咳、祛痰等药理作用。以下从多个方面综合解释:
来源与化学结构
矮茶素主要提取自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学名:Ardisia japonica),其别名包括矮地茶、平地木等。化学名称为岩白菜素(Bergenin),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₁₄H₁₆O₉。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症状。常见制剂为复方矮茶素片(含矮茶素125mg/片,联合氯苯那敏增强疗效)。
历史与生产
矮茶素最早记载于宋代《图经本草》,现代通过人工合成技术规模化生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曾指导医院药厂进行提纯。
安全性
不良反应较轻,可能包括口干、恶心等,停药后可缓解。对成分过敏者禁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医学百科或中国医药信息平台来源。
比德特氏奶油合剂比较的肠炎沙门氏菌噬菌体20超硬工具刀尖抽查审计此岸多碱的防霉漆辐射源光化度过空性叩音会计语言肩筐节目的几何作图法晶轴克纳普氏试验奎宁绿脂试验临别的美洲豹哌仑西平平交轨前极鞘韧带氢化锑丧葬渗析器四圆衍射仪童子军露营外汇偿付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