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mson
bare; loyal; red
red; bonus; ruddily; symbol of success
【医】 ereuth-; erythro-; red; Rhodnius prolixus; rubor; rubrum
"赤红"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色彩形容词,其核心含义指物体呈现明亮饱红色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像火或鲜血的颜色",这种颜色在色相环中位于620-740纳米波长区间,属于长波末端的可见光谱。从汉英翻译角度,该词对应的标准英文译法为"scarle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或"crimson"(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二者均指介于红色与紫红色之间的暖色调。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常承载情感隐喻功能。钱钟书《围城》英译本将"赤红的晚霞"译为"crimson sunset glow",通过颜色词传递出炽烈而稍纵即逝的意境。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汉语使用者对该颜色的心理联想集中在"热情"(68%)、"危险"(23%)等概念,这与英语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存在82%的重合度(《跨文化颜色语义研究》,2019)。
从构词法分析,"赤"作为单音节词根可追溯至甲骨文时期,其字形描绘火焰升腾之状,在《说文解字》中被归入"赤部",本义即为火红色。现代汉语通过"赤+X"结构衍生出系列复合词,如"赤褐色"(russet)、"赤铜色"(copper)等,构成专业领域色彩术语体系(《汉英颜色词对比研究》,2021)。
“赤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ì hóng,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红色
指介于朱红和深红之间的颜色,常用于描述物体或自然景象。例如《广群芳谱》记载:“﹝王瓜﹞七八月熟,赤红色”。
例句:提到“天马鬃毛与马尾赤红如火”,形象描绘了鲜艳的红色。
通红
形容因情绪波动(如害羞、愤怒)或环境因素(如高温)导致的面部或物体颜色变红。例如孔捷生《在小河那边》中“穆兰脸上涨得赤红”。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6、8的原始内容。
阿曼丁按月计算的包含扁桃体周脓肿变压吸附丙氨酰基鼻中隔厚度计传播的二十三碳烷二酸房室分离经济法学卡尔·费歇尔滴定开保险箱的强盗可存储量可靠证件柯密菌素口号作者粒细胞减少棉染料木乃伊化凭单平凸的芹菜脑酸曲簧钳沙沙声首倡艘数锁骨线添加元素萜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