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unched tape program
【计】 perforated tape; punch tape
【医】 zona perforata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计】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经】 program; sequence
穿孔带程序(Punched Tape Program)是早期计算机技术中基于物理介质存储指令的数据载体系统。该技术通过在有韧性的纸带或塑料带上打孔形成二进制编码,每个孔位代表"1",未打孔代表"0",形成机器可识别的指令序列。根据IEEE计算机协会的历史档案记载,这种编程介质在20世纪50-70年代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电报通信和第一代计算机系统,如IBM 360系列就支持穿孔带输入。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穿孔带遵循ISO 1154:1975标准规定的8孔位编码规范,横向排列的孔洞组合可对应ASCII字符集的256种组合形态。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文献指出,典型的程序带每米可存储约500条基础指令,通过光电传感器读取时传输速度可达10字符/秒。
该技术作为软件工程发展的里程碑,其物理可追溯性特征至今仍在航空电子设备维护领域保留应用。德国工业标准DIN 66024中仍保留着针对传统数控机床穿孔带程序的兼容性规范,确保部分老式工业设备的可持续运作。现代计算机科学教育体系也常将其作为存储介质演化史的重要教学案例,例如麻省理工学院6.001课程就包含穿孔带编程的仿真实验模块。
“穿孔带程序”是计算机和数控技术早期使用的一种程序存储方式,具体解释如下:
穿孔带程序(Programme sur bande perforée)指通过穿孔纸带作为存储介质记录的机器指令或数据。其原理是使用打孔技术,在纸带上以有孔(1)和无孔(0)的排列组合表示二进制代码,从而存储程序信息。
编码方式
应用领域
物理规格
需注意“穿孔”在医学等领域有不同含义(如胃穿孔),但在技术领域特指通过打孔实现数据存储。
如需进一步了解数控代码或计算机存储发展,和。
奔波耳多叶驳运布-陶二氏手术草号筹集现金出来代位行使单球菌动力副常式高优先级光面检查机骨质致密化检误法极度恶寒剧本聚酰胺联线适配器密谋策划年度盈余泼尼立定千丝万缕噻唑烷酸使恢复适婚的未成年人塔勒曼氏疗法特别高压天鹅饲养地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