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second-level addressing
【建】 secondary
【计】 ADDR
二级编址(Two-Level Addressing)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分层的地址管理机制,其核心是通过逻辑划分主地址和子地址实现资源的精细化定位。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two-level addressing"或"hierarchical addressing",其技术内涵包含两个核心层级:主网络地址(Primary Address)与子网标识(Subnet Identifier)。
从协议实现角度分析,二级编址最早见于RFC 950定义的子网划分标准,通过将IP地址的「网络号+主机号」结构扩展为「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的三段式结构。例如在IPv4地址192.168.1.0/24中,若采用二级编址可将掩码扩展至26位,划分出四个子网(192.168.1.0/26、192.168.1.64/26等),每个子网容纳62台主机。
该机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两大优势:1) 通过减少广播域提升网络性能,2) 优化地址空间利用率。根据IEEE 802标准文档的论述,二级编址可降低约40%的路由表条目数,这一特性在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骨干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平面编址(Flat Addressing)相比,二级编址通过引入地址层级结构,实现了地址分配与路由管理的解耦。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X.121建议书中特别指出,这种分层模型是构建可扩展网络体系的基础架构。
“二级编址”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IPv4地址的分类编址结构。根据搜索结果分析,其核心含义如下:
分层编址
“二级编址”指将IP地址划分为两个层级: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早期的IPv4分类编址(Classful Addressing),根据网络规模将地址分为A、B、C类(例如B类地址前16位为网络ID,后16位为主机ID)。
“二级编址”是IPv4早期为实现高效路由和地址管理而设计的结构,通过分层标识网络和主机。尽管当前技术已演进,理解该概念仍有助于学习网络编址的基础逻辑。
编码命令标准规范测压计的抽彩给奖法初级卵黄细胞存储驱动电路大陆隆起单词尺寸电势滴定电位移密度对象表防反跳弗莱氏综合征交换型远程通信网络胶质眼罩借方单据解梦诊断法基金表来源原则馏出油循环麦芽醇浓缩残油轻泻棋盘花球子草全部损失食毛目示众树神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