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段描述符字英文解释翻译、段描述符字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segment descriptor word

分词翻译:

段的英语翻译: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计】 segment
【医】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描述符的英语翻译:

【计】 descriptor

字的英语翻译:

letter; printing type; pronunciation; word; writings
【计】 graphtyper; W; WD; word

专业解析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特别是x86架构)中,段描述符字(Segment Descriptor) 是保护模式下用于定义内存段属性的关键数据结构。它存储在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由CPU通过段选择子索引访问。以下是其核心含义与技术细节:

一、基本定义

段描述符是一个8字节(64位) 的数据结构,包含以下核心信息:

  1. 段基址(Base Address)

    32位字段,定义内存段的起始物理地址。

  2. 段界限(Limit)

    20位字段,指定段的长度(单位由粒度标志决定)。

  3. 访问权限(Access Rights)

    控制段的读写权限、特权级(DPL)和类型(代码/数据/系统段)。

  4. 标志位(Flags)

    包括粒度(Granularity,0=字节/1=4KB页)和默认操作大小(16/32位模式)。

二、二进制结构分解

下表展示段描述符的位级布局:

字节偏移 字段名称 作用说明
0-1 Limit (Low) 段界限的低16位
2-4 Base (Low) 段基址的低24位
5 Type + DPL 段类型与描述符特权级
6 Limit (High) + Flags 段界限高4位 + 粒度/操作大小
7 Base (High) 段基址的高8位

三、核心功能

  1. 内存保护

    通过界限检查防止越界访问,例如:

    if (offset > descriptor.limit) trigger #GP(0); // 触发一般保护异常

  2. 权限控制

    DPL(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字段限制当前特权级(CPL)对段的访问权限。

  3. 地址转换

    逻辑地址通过 段基址 + 偏移量 转换为线性地址。

四、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在Linux内核初始化时,需构建GDT并加载到GDTR寄存器:

lgdt [gdt_ptr]; 加载GDTR
mov ax, 0x10; 加载数据段选择子
mov ds, ax

其中GDT包含:

五、汉英术语对照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段描述符字 Segment Descriptor
段基址 Segment Base Address
段界限 Segment Limit
描述符特权级 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 (DPL)
全局描述符表 Global Descriptor Table (GDT)

权威参考来源:

  1.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 Volume 3A, Chapter 3.4.5 "Segment Descriptors"
  2. AMD64 Architecture Programmer’s Manual, Volume 2, Section 4.8 "Descriptor Tables"
  3. 《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李忠著)第11章
  4. OSDev Wiki: "Global Descriptor Table" (https://wiki.osdev.org/GDT)

网络扩展解释

段描述符是x86架构保护模式下用于内存管理的核心数据结构,属于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的条目,用于定义内存段的属性、位置和访问权限。以下是其关键解析:

结构与组成(64位)

  1. 段基址(Base)
    共32位,分散在描述符的第16-31位、32-39位和56-63位。表示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16字节对齐以优化性能。

  2. 段限长(Limit)
    共20位(第0-15位和48-51位),通过G标志位确定单位:

    • G=0:段限长以字节为单位(1B~1MB)
    • G=1:段限长以4KB为单位(4KB~4GB),实际限长=描述符限长×0x1000+0xFFF。
  3. 访问控制字段

    • DPL(特权级):2位,定义段的访问权限(0为最高特权级)。
    • S标志:1位,区分系统段(S=0)与代码/数据段(S=1)。
    • 类型字段(Type):4位,具体含义由S标志决定:
      • 代码段:可读(R)、一致(C)
      • 数据段:可写(W)、扩展方向(E,向下扩展时段限长为最小值)。
  4. 其他关键标志

    • D/B位:默认操作尺寸(0=16位,1=32位)。
    • P位:段是否在内存中(P=1表示有效)。
    • AVL:保留位,供系统软件使用。

功能与作用

与段选择符的关系

段选择符(16位)通过高13位索引GDT/LDT中的描述符,低3位包含请求特权级(RPL)。处理器根据选择符定位描述符,提取基址与逻辑地址偏移量组合为线性地址。

应用场景

段描述符是保护模式下实现内存分段机制的核心,通过基址、限长和属性字段控制段的访问与操作模式。实际使用中需结合GDT/LDT及段选择符完成地址转换与权限校验。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爆裂应力编线不当损失侧向馈送出汗冷却电冶学定方位遁道公干公司策略环后锥虫加拿大医学会卡特林氏试验连接命令硫酸锰铵耐火石纳税清册偶发性颊杆菌脯氨酰牵涉观念散乱出入处理石墨压垫盖时兴损伤部太根糖原贮积障碍体液排出过多退化伪模糊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