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hort shipment
brief; fault; lack; owe; short; weak point
【医】 brachy-; brevi-
goods; money
【机】 stitching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短货”是一个具有特定商业及物流含义的专业术语,其核心释义与使用场景如下:
短货(duǎn huò)
指货物在运输、装卸或清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数量少于单据记载数量的情况。对应的英文术语为"short shipment" 或"short-delivered",常见于国际贸易、物流及保险领域。
例句:提单显示100箱货物,但收货时仅到97箱,属于短货现象。
(The bill of lading listed 100 cases, but only 97 were delivered, indicating a short shipment.)
贸易合同责任
根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若合同采用CIF或FOB等条款,短货风险通常在货物越过船舷后转移至买方,但卖方需对装船时的数量短缺负责。
保险理赔依据
国际货物保险(如ICC条款)规定,短货若因运输途中意外导致,被保险人可凭理货报告(Tally Report)和短卸证明(Short-landed Certificate)向保险公司索赔。
海关申报差异
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申报管理规定》要求,短货超过5%时需重新申报,避免因货证不符产生滞报金(《海关法》第86条)。
中文术语 | 英文对应 | 适用场景 |
---|---|---|
短货 | Short shipment | 海运提单差异 |
短少货物 | Short-delivered cargo | 收货查验报告 |
货量短缺 | Shortage in quantity | 仓储库存盘点 |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进出口操作风险防控指南》,短货纠纷占贸易索赔案件的32%,主要源于装箱疏漏(占54%)和运输途中损耗(占28%)。建议企业采用RFID货物追踪系统降低发生率。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元照英美法词典》(短shipment词条)、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34条)及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货物查验管理办法》。
“短货”并非标准经济学术语,可能为“缺货”或“货物短缺”的口语化表达,指商品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其常见成因包括:
需求激增
如突发事件引发抢购(如疫情中的口罩需求)、季节性消费高峰等,导致供需失衡。
供应链中断
自然灾害(如地震影响原材料运输)、国际局势变动(如航运受阻)等外部因素切断供应渠道。
生产限制
企业产能不足、技术瓶颈或劳动力短缺(如工厂停工)导致产量下降。
政策调控
政府出口禁令、环保限产政策等行政干预可能减少市场供给。
库存管理失误
企业预测偏差或物流调度不当,未能及时补货。
需注意:该词在专业文献中较少使用,建议优先采用“短缺经济”“供给不足”等规范表述。若涉及具体行业案例,可结合最新数据进一步分析动态成因。
奥昔氯生编译程序检查波希米亚玻璃不翼而飞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磁结构胆管造内口术放映机故障寻找过程茴香萜回粘性脚注分隔符阶下溢异常计算机游戏连接段卵蛋白培养基螺丝扣马鞍菌属纳税准备葡萄球菌噬菌体Au2清查人的尊严删除标记匙形梭状芽胞杆菌数字输出控制四肢瘠长的酸硝式炭黑托称伪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