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性英文解释翻译、对偶性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llelism; allelomorphism
相关词条:
1.duality 2.allelism
分词翻译:
对的英语翻译:
right; answer; reply; at; check; compare; couple; mutual; opposite; versus; vs
face to face
【计】 P
【化】 dyad
【医】 Adv.; contra-; corps; ob-; p-; pair; par; para-
【经】 vs
偶的英语翻译:
by chance; even; idol; image; mate; spouse
【医】 pair
专业解析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对偶性”(duì ǒu xìng)是一个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其英文对应词主要为Duality。它描述的是两个看似不同或对立的系统、结构、理论或属性之间,存在一种深刻的、相互映射或相互解释的对称关系。这种关系揭示了事物内在的统一性和转换可能性。
以下从不同学科领域阐释其详细含义:
1.数学中的对偶性 (Mathematical Duality)
- 核心含义: 指两个数学结构(如空间、问题、定理)之间存在一种精确的对应关系(对偶映射),使得一个结构中的性质、运算或结论可以通过这种对应,在另一个结构中找到等价或镜像的表达。这是一种深刻的对称性原理。
- 典型例证:
- 向量空间的对偶空间: 一个向量空间 V 的所有线性泛函(从 V 到其基础域的线性映射)构成的空间 V 称为 V 的对偶空间。V 和 V 互为对偶空间(在有限维情况下)。 (参考来源: 《数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 线性规划对偶: 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原问题)都存在一个对应的对偶问题。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如对偶定理),求解其中一个问题往往能提供关于另一个问题的信息。 (参考来源: 线性规划标准教材,如 Vanderbei's "Linear Programming")
- 射影几何对偶原理: 在射影平面中,“点”和“直线”的角色可以互换,任何关于点和直线的正确命题,将其中的“点”替换为“直线”,“直线”替换为“点”,“通过”替换为“位于”,得到的对偶命题也必然正确。 (参考来源: Coxeter, H. S. M. Projective Geometry)
2.逻辑学/布尔代数中的对偶性 (Duality in Logic/Boolean Algebra)
- 核心含义: 指逻辑表达式或布尔代数表达式在互换特定运算符(如 AND/OR)和常量(如 True/False, 0/1)后,其逻辑等价性或代数性质保持不变。
- 典型例证:
- 德·摩根定律 (De Morgan's Laws): 是逻辑对偶性的经典体现。
- $
eg (P land Q) equiv
eg P lor
eg Q$
- $
eg (P lor Q) equiv
eg P land
eg Q$
定律本身即展示了 AND ($land$) 与 OR ($lor$) 在取反($
eg$)操作下的对偶关系。 (参考来源: Enderton, H. B. 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Logic)
- 布尔代数公理对偶: 布尔代数的公理通常是成对出现的,每一条公理都有一个对应的对偶公理(通过互换 $cdot$ 和 $+$,以及 $0$ 和 $1$ 得到)。例如:
- $x cdot (y + z) = (x cdot y) + (x cdot z)$ (分配律)
- $x + (y cdot z) = (x + y) cdot (x + z)$ (分配律的对偶形式)(参考来源: Givant, S., & Halmos, P. Introduction to Boolean Algebras)
3.语言学/修辞学中的对偶 (Duality in Linguistics/Rhetoric)
- 核心含义: 指在语言表达(尤其是汉语)中,使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修辞手法。其英文对应更常是Antithesis 或Parallelism,但在描述语言结构特征时也会使用 Duality。
- 典型特征:
- 形式对称: 结构工整,音节和谐。
- 意义关联: 两个部分的意义相互补充、对照或映衬。
- 增强效果: 使语言凝练有力,节奏鲜明,增强表现力。
- 例证: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对联) (参考来源: 王力《古代汉语》;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对偶性”(Duality) 的本质在于揭示不同系统或概念间深层的、结构性的对称与对应关系。无论是在数学中揭示空间或问题的内在联系,在逻辑中体现运算符和常量的互换对称,还是在语言中创造形式与意义的和谐统一,它都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时对秩序、平衡和转换规律的深刻洞察。其核心英文术语Duality 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哲学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对偶性(Duality)是一个跨学科的核心概念,指两个不同结构、理论或系统之间存在对称或对应关系,使得一方的性质或规律可以通过另一方反映或转化。以下是主要领域中的具体解释:
1. 数学中的对偶性
- 线性规划:原优化问题与对偶问题相互关联,例如最大化问题与最小化问题在特定条件下共享相同的最优解(强对偶定理)。例如,生产计划问题与资源定价问题可互为对偶。
- 几何:多面体的对偶性(如立方体与八面体互为对偶),点与面的角色互换;射影几何中点与直线的对偶性。
- 范畴论:范畴之间的对偶关系(如对偶范畴),将原范畴中的箭头方向反转后仍保持结构。
2. 物理学中的对偶性
- 电磁对偶性:麦克斯韦方程在交换电场(E)和磁场(B)时保持对称性(需假设存在磁单极子)。
- 弦理论:T对偶(紧致化空间半径与倒数半径的等价性)和S对偶(强弱耦合的对应),揭示不同弦理论的统一性。
3. 计算机科学中的对偶性
- 图论:平面图与其对偶图的关系,如地图着色问题可转化为对偶图的顶点着色。
- 算法优化: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在计算复杂性中的互补性(如最大流与最小割定理)。
4. 哲学与逻辑学中的对偶性
- 逻辑对偶原理:命题逻辑中,“与(∧)”和“或(∨)”运算符在取反(¬)后互换(如德摩根定律):
$$¬(A ∧ B) ⇔ ¬A ∨ ¬B$$
$$¬(A ∨ B) ⇔ ¬A ∧ ¬B$$
共同特点
对偶性通常表现为:
- 对称性: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 互补性:一方的解可揭示另一方的性质。
- 简化复杂性:通过转化问题简化分析(如非凸优化转为对偶问题求解)。
若需深入某一领域的数学公式或实例,可进一步说明!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补补充载气层压模塑法磁道达普宋短寿命同位素对话式程序肥皂甘特进度表管理终端系统合煤的滑车轮茴香子家庭扶养补助金金砖计数树积脂的居民证链之碘化零输出端临时申请离心浮集法毛地黄皂苷配基苗勒氏环破产原则曝射标记铅粒全局微代码压缩上下颌正常的兽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