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氏球菌英文解释翻译、奈瑟氏球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Neisser's coccus
分词翻译:
奈的英语翻译:
【电】 Neper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球菌的英语翻译:
coccus
【医】 cocci; cocco-; coccobacteria; coccus
专业解析
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是细菌界中一个重要的属,属于奈瑟氏球菌科(Neisseriaceae)。这类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上通常呈双球菌排列(成对出现),形似咖啡豆或肾形。该属包含多种细菌,部分为人类粘膜表面的共生菌,部分则是重要的致病菌。
主要特征与分类:
- 形态学特征:奈瑟氏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直径约0.6-1.0 μm。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显微镜下常成双排列,相邻面扁平或略凹陷,形似一对咖啡豆。无鞭毛,多数有荚膜或微荚膜,部分菌株有菌毛。
- 重要致病菌种:
- 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俗称淋球菌(Gonococcus),是性传播疾病淋病(Gonorrhea)的病原体,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粘膜,也可感染眼结膜、咽部和直肠。其英文名直接来源于疾病名称和菌属名。
-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俗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和败血症的病原体。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分为多个血清群(如A, B, C, W135, Y等)。
- 共生菌种:许多奈瑟氏球菌是人体上呼吸道(如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成员,通常不致病,例如灰色奈瑟菌(N. cinerea)、干燥奈瑟菌(N. sicca)、粘膜奈瑟菌(N. mucosa)等。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低下)也可能引起机会性感染。
临床意义:
奈瑟氏球菌属中的致病菌种对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
- 淋病奈瑟氏球菌:引起淋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感染之一。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以及新生儿结膜炎(经产道感染)。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也可引起暴发性败血症(Waterhouse-Friderichsen综合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聚集场所(如军营、学校)易发生流行。疫苗接种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引用参考来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奈瑟氏球菌属信息:CDC提供了关于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详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信息。来源: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Neisseria Information. https://www.cdc.gov/neisseria/index.html
- PubMed Central (PMC) - 综述文章:可查找关于奈瑟氏球菌生物学、致病机制、耐药性及疫苗研发的最新科学综述。例如,搜索 "Neisseria review" 或 "Neisseria gonorrhoeae pathogenesis"。来源: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PubMed Central (PMC).
- 医学微生物学教材 (如《Medical Microbiology》): 权威教材(如Murray, Rosenthal, & Pfaller所著)中对奈瑟氏球菌属有系统性的章节介绍,涵盖分类、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来源:Standard Medical Microbiology Textbooks (e.g., Murray PR, Rosenthal KS, Pfaller MA. Medical Microbiology. Elsevier).
网络扩展解释
奈瑟氏球菌(Neisseria)是奈瑟菌科(Neisseriaceae)下的一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其名称来源于发现者德国细菌学家Albert Neisser。以下是关于该属细菌的详细解释:
一、生物学特征
-
形态与染色
呈肾形或豆形,直径0.6-0.8 μm,常成双排列,接触面平坦或内陷。革兰染色阴性,无鞭毛和芽孢,部分菌株(如脑膜炎奈瑟球菌)有荚膜。
-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需5%-10% CO₂环境,最适温度35-36℃,pH 7.0-7.5。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或血琼脂培养,菌落呈无色、圆形、光滑透明(似露滴状)。
二、主要致病菌种
-
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 致病性: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表现为高热、头痛、颈强直等,重症可致败血症。
-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定植于鼻咽部黏膜。
- 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磺胺类药物曾用于预防。
-
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 致病性:导致淋病,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如尿道炎、宫颈炎),女性症状较男性轻。
-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或间接接触感染。
- 治疗:大观霉素或头孢曲松,需性伴侣同时治疗。
三、其他特性
- 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敏感,干燥、高温(100℃立即死亡)、消毒剂(如75%酒精)可快速灭活。
- 分型依据:根据荚膜多糖抗原(脑膜炎奈瑟菌分12个血清群)或外膜蛋白抗原(淋球菌分35个营养型)。
四、公共卫生意义
两者均属严格人类寄生菌,无动物宿主。淋病是全球性传播疾病,需加强防护措施;流脑在人群密集处易暴发,疫苗接种是重要防控手段。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临床指南,可参考医学微生物学教材或WHO相关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苯酰补习唱工超滤液差向金霉素匆促等待信号第二次答辩论点定期成本核算制二碘十八炔酸非极性离解作用奉若神明辅助络合物公开侵占他人土地憨滑动面黄蜡黄三叉蕨酸换向命令指示符加拿大松油脂寄生根粘菌集团军群馈穿连接磷化铜陆军信息编码系统帕麦尔氏盐酸试验劝止梯形目标外公伪随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