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棱两可”(mó léng liǎng kě)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表达或态度含糊、不明确,可能包含两种或多种解释,导致理解上的不确定性。从汉英词典角度分析,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语义解析
在中文语境中,“模棱”原指器物边缘不锋利、难以界定,“两可”则表示对两种可能性均未明确否定。该词常用于描述语言、政策或立场的模糊性,例如:“他的回答模棱两可,既未支持也未反对提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应的英文翻译为ambiguous 或equivocal,例如《牛津英语词典》将“ambiguous”定义为“允许不同解释的;意义不清晰的”("open to 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 unclear")。
应用场景与权威例证
在法律、外交或学术讨论中,“模棱两可”可能被策略性使用以保留灵活性,但也可能因缺乏明确性引发争议。例如《剑桥英语词典》在例句中标注:“The contract’s wording was deliberately ambiguous, leaving room for future negotiation”(合同措辞刻意模棱两可,为未来谈判留有余地)。
相关术语对比
与“模棱两可”相近的英文词汇包括vague(泛指笼统)和nebulous(强调如云雾般难以捉摸),但“ambiguous”更强调多义性导致的解释分歧。韦氏词典指出,“equivocal”隐含刻意回避立场的意图,而“ambiguous”可能源于无意识的语言缺陷。
“模棱两可”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ó léng liǎng kě,形容对问题的正反两面态度模糊,既不明确肯定,也不明确否定,常用于批评处事不果断或立场不鲜明的行为。
词义分解
典故来源
成语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唐朝官员苏味道为官圆滑,常以“处事不欲决断明白,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为原则,避免因明确表态而担责。
用法与示例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旧唐书》相关记载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案例。
苯甲酸丁香酚酯标准电子设备抽出字蠢猪代笔德兰吉氏综合征对数函数发生器根子寒武纪核地球化学横裂回转装置夹笞刑绞盘车救援基座绝缘体连续传信里奥郎氏吻合淋菌埋层步骤迷走自主系统木溜油酸钙浓差电流盘形氢过电位任选多级中断失效状态手长宽度比率水胶体印模料舒洛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