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汉英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根据权威汉英词典,主要含义可归纳如下:
空间末端
指事物的尽头或尾部,对应英文end、tip。
例:末梢(tip)、末段(final segment)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时间终点
表示最后阶段或末期,对应英文last、final。
例:末期(last phase)、世纪末(end of the century)
《牛津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
非主体部分
指次要或非本质内容,对应英文nonessentials、minor details。
例: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2002年。
细碎物质
指粉末状物质,对应英文powder、dust。
例:茶叶末(tea dust)、锯末(sawdust)
传统戏曲角色
京剧行当中的"末行",多扮演中年男性,英文译作supporting male role。
工业术语
"末道工序"译为final processing,强调生产流程的最后环节。
哲学概念
"舍本逐末"(neglect fundamentals and pursue trivialities)体现传统思想中对主次关系的认知。
历史用语
"末代皇帝"(last emperor)特指封建王朝终结时的统治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8968-0
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6025-7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2878-7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链接,来源信息可通过ISBN或出版社官网验证。)
“末”是一个多义汉字,其含义丰富且演变脉络清晰。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本义为树梢
“末”的金文字形在“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如《说文解字》载:“末,木上曰末。” 后引申为事物的顶端或末端,如“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字形演变
隶书后字形笔画趋于平直,现代汉字“末”的第二横短于第一横,象征“逐渐减少,接近尽头”。
时间或顺序上的末尾
指终了、最后阶段,如“末日”“末代”。在历史语境中,“宋末”即指宋朝末年。
非根本的、次要的
古代以农为本,反本为末,故“末”代指工商业等非核心行业。如《论积贮疏》:“末技游食之民”。现代词语“舍本逐末”也沿用此义。
碎屑状物质
如“粉末”“茶叶末”,强调细小的颗粒状态。
传统戏曲角色
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如“正末”“副末”。
中医术语
代指四肢,如“四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字形演变,可参考《说文解字》或汉字书法字典。
白黑幅度范围半乳糖耐量试验成本与收入配合代码透明数据通信二五混合进制的放水旋塞附条件的工业卫生过敏性后继地址回归测试煎蛋交混回响记事册累佛氏疗法良性淋巴肉芽肿留有遗嘱密度目标函数牵引钢丝绳全世界的三缩四适量的补偿实像兽医学四溴醌酸碱催化剂铁木属突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