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米舍尔氏小体英文解释翻译、米舍尔氏小体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iescher's corpuscles

分词翻译:

米的英语翻译:

metre; rice
【医】 meter; metre; rice
【经】 meter

舍的英语翻译:

abandon; give alms; give up; house; hut; shed

尔的英语翻译:

like so; you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小体的英语翻译:

【医】 corpuscle; corpuscula; corpusculum; cytorrhyctes; globule; globuli
globulus; L. C. L. bodizs; Levinthal-Coles-Lillie bo***s

专业解析

米舍尔氏小体 (Mǐ shè ěr shì xiǎo tǐ) 是解剖学和生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存在于皮肤真皮乳头层内的一种特殊感觉神经末梢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感知轻触觉和精细触觉刺激。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 定义与结构:

    • 米舍尔氏小体是一种包裹式的机械感受器。它由一个扁平的、呈椭圆或圆柱状的结缔组织被囊包裹着内部的神经末梢纤维(通常是传入神经纤维的分支)构成。被囊内含有特殊的支持细胞(如施万细胞)和层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其对皮肤的轻微变形(如轻触、振动)特别敏感。权威医学文献如《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详细描述了其显微结构。
  2. 功能机制:

    • 作为快速适应型机械感受器,米舍尔氏小体主要响应触觉刺激的起始和终止。当皮肤受到轻触或低频振动(约30-50 Hz)时,小体内部的神经末梢因机械变形而产生动作电位,将触觉信号迅速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这种特性使其在感知物体边缘、纹理细节(如阅读盲文)等精细触觉中起关键作用。《盖顿生理学》(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阐述了其生理功能与信号转导机制。
  3. 命名由来:

    • 该结构以德国解剖学家格奥尔格·迈斯纳 (Georg Meissner, 1829-1905) 的名字命名。在中文医学文献中,其姓氏“Meissner”被音译为“米舍尔”,因此称为“米舍尔氏小体”。其标准英文名称为Meissner's corpuscle。《道兰氏医学词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等权威词典均收录此术语及其命名来源。
  4. 分布与临床意义:

    • 米舍尔氏小体在无毛皮肤区域(如指尖、手掌、足底、口唇、乳头、外生殖器等)的真皮乳头层内分布尤为密集。其密度和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触觉灵敏度。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局部皮肤损伤等情况下,米舍尔氏小体的数量可能减少或功能受损,导致精细触觉减退或缺失。《罗宾斯基础病理学》(Robbins Basic Pathology) 等著作讨论了其在神经病理学中的意义。

米舍尔氏小体 (Meissner's corpuscle) 是皮肤中负责感知轻触和精细触觉的关键感受器,具有独特的包裹式结构和快速适应特性,主要分布于无毛皮肤的真皮乳头层内。其命名源于发现者Georg Meissner。在中文医学语境下,它也被称为触觉小体。

网络扩展解释

“米舍尔氏小体”(Miescher's corpuscles)是一个医学术语,其英文名称来源于德语人名Miescher的音译。以下是相关解析:

1.定义与背景

该术语最早由瑞士生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米舍尔(Johann Friedrich Miescher)在19世纪提出。他因发现DNA而闻名,但其姓氏也与某些组织学结构相关联。

2.医学应用

在医学文献中,“米舍尔氏小体”可能指:

3.术语争议

由于该词的中英文对应资料较少,且网页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具体医学领域(如寄生虫学或组织病理学)的权威文献进一步确认其定义。

4.扩展建议

若需更精准的解释,可查阅《寄生虫学图谱》《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专业书籍,或通过PubMed等平台检索“Miescher's corpuscles”相关论文。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孢子丝苯丙炔表存取闭孔后结节不可取消的条件查询系统电子倍增作用电钻动情期扼杀脉冲附加电路干扰反相器过户办事处固有粘度焊缝中心距汇编语言子程序胶乳加工工艺基本页接触电位降精索切除术脊索样组织棱形锉两间距键铝镍钴合金满腹牢骚名义上金额木涨价色菌绿素申请运输保税货物土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