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nominal amount
in name; name; nominal
ascending; go to; go up; previous; submit; superior; upper
【医】 ept-; hyper-; super-; supra-; sur-
amount of money; money; sum
【经】 amount; figure
在汉英法律词典语境中,“名义上金额”(nominal amount)指不具备实际经济价值的象征性款项,主要用于满足法律形式要求而非实际支付目的。这一概念具有三方面核心特征:
法律效力象征
《元照英美法词典》将其定义为“仅为满足法律形式要求而存在的金额”,常见于合同成立要件或物权转移登记程序。例如房屋赠与合同中标注1元人民币对价,使法律关系符合“有偿合同”形式。
会计处理依据
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在资产转让场景中,名义金额用于实现资产所有权法律层面的转移,其数值通常显著低于标的物实际价值,例如公司股权1美元转让。
日常语言延伸
《布莱克法律词典》指出该术语在非正式语境中可引申为“微不足道的数额”,如租赁协议中约定的1美元违约金条款,实质是责任声明的语言工具。
该术语的英汉对译存在细微差异,英语"nominal"强调名义属性,汉语“名义上”则隐含“非实质性”的否定暗示,这种语义偏差在跨境法律文书中需特别注意措辞准确性。
“名义金额”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概念
名义金额通常指在会计记录中不考虑通货膨胀或货币时间价值的账面金额,反映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而非当前市场价值。例如,长期资产可能以历史成本(名义金额)入账,而非调整后的公允价值。
特殊应用场景
当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时,会计准则允许以象征性金额(通常为人民币1元)入账,避免遗漏重要经济事项。例如:
本金与协议金额
在金融交易中,名义金额指协议中约定的原始本金,用于计算利息或收益。例如:
与可变现净值的区别
名义金额不包含利息或市场波动收益,而可变现净值包含投资回报及可即时变现的现金价值。
名义金额的核心特点是非市场调整的账面记录,具体应用需结合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领域的具体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