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nominal damage
in name; name; nominal
compensate for; indemnify for; recompense; recoup; reimburse; remedy
【经】 amends; bote; claim; compensate; indemnification; indemnify; indemnity
make up; recompense; recoup; recoupment; recovery; remedy; reparation
名义赔偿(Nominal Damages)是法律体系中一项具有象征意义的救济形式,通常指法院在确认被告存在侵权或违约行为但未造成实际经济损失时,判决支付象征性金额的赔偿。其核心功能在于维护法律权利,而非弥补实际损害。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定义,名义赔偿金额多为1美元或1元人民币,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形:
我国《民法典》第1182条确立的损害赔偿计算规则,为名义赔偿提供了适用空间。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最高法民终482号判决中明确指出:"当实际损失难以量化时,可酌情确定象征性赔偿",该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尤为常见。
区别于补偿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的填平原则,名义赔偿更侧重权利宣示功能。英国普通法经典判例Ashby v. White (1703)确立的先例表明,即便选举权受阻未造成经济损失,原告仍可获得名义赔偿以维护法定权利。
美国《第二次侵权法重述》第907条将名义赔偿定性为"对法定权利侵害的技术性确认",而欧盟《非合同之债法律适用条例》第15条则允许成员国在跨境侵权案件中适用该制度。这种跨法系的共通性印证了其作为基础法律工具的价值。
名义赔偿(名义损害赔偿)是法律中的一种特殊赔偿形式,主要用于确认权利或象征性弥补损害,而非实际损失的补偿。以下为详细解释:
名义赔偿指在侵权行为成立但受害人未遭受实际损失或无法证明具体损失时,法院判决侵权人支付的象征性赔偿金。其核心在于“确认权利”而非经济补偿。例如,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时,法院可酌情判定名义赔偿。
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金额,通常数额较低且“不宜过高”。例如,中国司法实践中,名义赔偿可能仅为1元至数千元不等,具体需结合案件性质、侵权情节等综合考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法院官网或权威法律数据库。
蔽处分行为电切术额骨翼突分类输入文件浮环密封附记弗罗因德反应夫妻床第之事高铝砖国际法上的海盗行业恒基托家境检尸温度计碱性衬计算台巨颌临时命令例外报告母鹿配位酮I培训用数据葡萄聚糖汽相缔合全波整流管三苯锗基锂熵跃手孔轭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