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绿脓假单胞菌英文解释翻译、绿脓假单胞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Bacillus aeruginosus; Bacillus pyocyaneus; Bacterium aeruginosum
blue pus organis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seudomonas pyocyanea

分词翻译:

绿脓的英语翻译:

【医】 green pus

假的英语翻译: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单胞菌的英语翻译:

【医】 monad

专业解析

绿脓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是一种在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细菌。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分类:

    • 中文名: 绿脓假单胞菌
    • 英文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分类学地位: 属于假单胞菌科 (Pseudomonadaceae),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 形态特征: 革兰氏阴性 (Gram-negative) 杆菌,通常为直或微弯的杆状,单在、成对或短链排列。具有单端鞭毛,运动活泼。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分布: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水、植物表面,也是人体皮肤、呼吸道、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条件致病菌)。
  2. 名称来源 - “绿脓”的由来:

    • 该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水溶性色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绿脓菌素 (pyocyanin),这是一种蓝绿色的吩嗪类色素。
    • 当该菌在培养基(如营养琼脂)上生长时,特别是在室温下培养较长时间后,菌落周围或整个培养基会被染成明显的蓝绿色或黄绿色。
    • 此外,它还能产生荧光素 (pyoverdin 或 fluorescein),在紫外光下呈现黄绿色荧光。
    • 因此,“绿脓”二字形象地描述了该菌在培养时产生蓝绿色脓液样色素的特征。
  3. 致病性与临床意义:

    • 机会性致病菌: 绿脓假单胞菌是典型的机会性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这意味着它通常不会感染健康人群,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宿主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受损、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存在医疗器械植入等)可引起严重感染。
    • 感染类型: 它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但不限于:
      • 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医院内感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 呼吸道感染: 如肺炎(尤其在囊性纤维化患者、机械通气患者中常见)、支气管炎。
      • 泌尿道感染: 尤其与留置导尿管相关。
      • 皮肤软组织感染: 如烧伤创面感染、褥疮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外耳道炎(游泳耳)。
      • 血流感染: 菌血症、败血症,常由其他部位感染播散而来。
      • 眼部感染: 如角膜炎(与隐形眼镜使用不当或外伤有关)。
    • 致病因子: 其致病力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包括外毒素A(抑制蛋白质合成)、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溶血素、绿脓菌素(具有细胞毒性)、菌毛、鞭毛、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生物膜形成是其能在医疗器械(如导管、人工瓣膜)上定植并抵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重要因素。
  4. 治疗难点 - 耐药性:

    • 绿脓假单胞菌以其天然和获得性多重耐药性 而臭名昭著。其细胞壁外膜通透性低,且拥有多种主动外排泵系统,能将抗生素泵出细胞外。
    • 它容易通过获得质粒、转座子或突变等方式产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 治疗由多重耐药(MDR)甚至泛耐药(XDR)或全耐药(PDR)绿脓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非常困难,常需联合用药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绿脓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或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其特性:

一、基本特征

  1.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直或微弯的杆菌,大小约(0.5-0.8)μm×(1.5-3.0)μm,有单端鞭毛,运动活跃,部分菌株有荚膜。
    • 培养特性:需氧生长,普通培养基即可繁殖,最适温度37℃,42℃仍可生长(区别于其他假单胞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 生化反应:氧化酶阳性,分解葡萄糖产酸,产生绿脓菌素(特征性绿色色素)和荧光素。

二、致病性与感染

  1. 致病机制

    • 毒力因子:包括外毒素A(抑制蛋白质合成)、弹性蛋白酶(破坏组织)、菌毛(黏附宿主)及荚膜(抗吞噬)等。
    • 感染特点:属于机会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如烧伤、慢性病、术后患者),可引发肺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等。
  2. 临床表现

    • 皮肤感染:局部红肿、化脓,脓液呈绿色。
    • 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 其他:泌尿道感染(尿频、尿急)或全身性败血症。

三、治疗与耐药性

  1. 抗菌药物

    • 常用药物: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等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哌拉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
    • 耐药机制:产抗生素灭活酶、改变药物靶位、主动外排药物、形成生物膜等。
  2. 预防措施

    • 医院需加强消毒,尤其是侵入性器械管理。
    • 疫苗仍在研发中,暂无广泛应用。

四、流行病学意义

该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及医院环境,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多重耐药性使治疗难度增加,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治疗方案,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临床指南或医学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计算机按家系巴尔巴地衣酸表达式错承诺能力储气层贷款帐户垫料密封继电器雕刻七宝法庭监守官冈伯格反应个人微型计算机光闸阴极射线管骇怪交调记录提要近紫外区脊髓丘脑束可溶性粉剂口区扩散定律老妪联邦法官螺线扫描捏塑体逆理的破碎强度三十三烷基鼠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