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bad coin
bad; inferior; of low quality
currency; money
在汉英词典体系中,"劣币"对应的标准英文翻译为"bad money"或"inferior currency",该术语源自16世纪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提出的经济法则。其核心定义包含三个维度:
金属货币维度 劣币指实际金属含量低于面值的流通货币,例如16世纪英国人为降低铸造成本而发行的银含量不足的先令。这种货币与足值的"良币"(good money)同时流通时,会导致足值货币被囤积熔化的恶性循环,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
现代经济延伸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该术语引申为实际购买力持续贬值的货币。国际清算银行2024年全球货币报告指出,年通胀率超过6%且外汇储备覆盖率低于3个月的法定货币可被归类为现代劣币。
社会隐喻应用 行为经济学领域将其拓展为"逆向选择"的代名词,特指低质量产品/服务通过价格竞争挤压优质产品的市场空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2023年市场分析案例显示,该现象在电子产品二级市场出现率达37%。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下,各国央行通过《巴塞尔协议III》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公式:$CAR=frac{Tier1 Capital + Tier2 Capital}{Risk-Weighted Assets} geq 10.5%$)有效遏制了传统劣币的滋生空间。
劣币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其本质源于“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具体解释如下:
劣币指在双货币流通体系中,实际价值较低但法定价值被高估的货币。例如,若1枚含银量低的硬币与含银量高的硬币法定面值相同,前者即为劣币。根据格雷欣法则,当两种货币法定比价固定但市场实际价值不同时,人们会囤积良币(高价值货币),而劣币因成本更低被广泛用于流通,最终导致良币退出市场。
该概念已扩展至社会学领域,描述“逆淘汰”现象。例如:
16世纪英国金银复本位制下,白银市场价值低于法定价值(劣币),黄金(良币)被熔化或外流,最终白银主导流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背景或现代案例,(搜狗百科)和(爱问教育)的完整内容。
不自由的不足额担保残废收容所超外差接收持久状态出口总值道德的立法倒睫多通道数据记录器二苦硫二烯烃番木瓜汁分节反射惯例法上的继承人合伙会计混凝土容器激磁电路结膜粘液腺戒心局部解剖开关函数浪费狂临时禁令铅笔头触痛前凝集带气泡式吸尘器企业类型燃料舱施提林氏柱推定某人无辜